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2024-08-05 08:54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箴历日历8-5.png

  【每日箴言】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礼记•大学》

  【深意浅说】

  这段的意思是,德行是立国之本,财富是末事。如果国家重财轻德,就是本末倒置,会使人民相互争斗。因此,聚敛了财富,民心就散了,而将财富分散开来,民心反而能够聚拢。用违背道理的话去对待他人,他人也会用这样的话回敬你,用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的财富,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失去。

  这里包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哲理,但“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本身也揭示了聚敛财富与聚拢人心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治理铁律。

  德政,就是以德治民,让百姓有所获得的治理方式。显然,实行德政,与聚敛财富,两者是不兼容的。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就不能千方百计掠夺百姓的财富,要让百姓拥有自己劳动创造的成果。如果聚敛财富,把百姓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那就不是德政,聚敛的过程可能充满暴力,无度聚敛就是名副其实的暴政,这种情况下,结果当然是“财聚则民散”,虽然财富聚集了,民心却离散了。

  春秋时期的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有子:“灾年饥荒,费用不够,怎么办?”有子回答:“为什么不实行彻税制呢?”哀公说:“取十分之二,我还嫌不够呢,怎么能实行只取十分之一的彻税制呢?”有子说:“老百姓够用了,国君哪还有不够用的?老百姓不够用,国君哪还能够用?”

  战国时期,孟子给齐宣王讲了一大段实行仁政的道理,但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孟子因势利导说:“从前公刘(周部落的首领)也喜欢财货,《诗经》曾经这样描述‘地上、仓里堆满粮食,又用口袋装干粮,装满了橐子装囊子。百姓安定,国家荣光。带上长弓和箭矢,拿着干戈和斧钺,迈开大步奔前方。’公刘喜欢财货,但他做到了让留守后方的百姓粮仓里有粮食,让奔走远方去打仗的百姓口袋里有粮食。如果大王喜欢财货,能够与百姓共同享受,那么您施行王道、仁政还有什么困难呢?”

  无论有子还是孟子,他们说的都是大实话,但却很难被君主采纳。历史上,聚敛搜刮是常态,而藏富于民则少见。

  隋朝是一个以聚敛著称的短命朝代。隋炀帝好大喜功,横征暴敛,聚集了巨额财富,但他穷兵黩武,劳民伤财,造成“百姓疲劳,府藏空竭”。他用暴政聚敛的巨额资财,最后都被起兵反对他、推翻他的敌对力量所利用。隋王朝灭亡几十年后,王朝积聚的粮食甚至还没有吃完。这是“财聚民散”的典型事例。

  同样的情况还有明朝的万历皇帝。一场大火后,宫殿被焚毁,万历皇帝急于聚敛巨资修建宫殿。他下令以“开矿助大工”,派自己的亲信太监去各地开矿收钱。矿监税使四处搜刮抢掠,无数百姓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结果导致大规模民变爆发。有人说,明朝的灭亡,实际上肇始于万历的矿税。

  古人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又说,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财聚民散,百姓离心离德,结果就是巨浪掀翻船只。而藏富于民,让国家与民间共享劳动成果,财虽散而民心聚,就会风平浪静。

  (梁发芾)

  【人间草木】

5-2.jpg

  名称:凤仙花 

  分布:省内多数地区均栽培

  简介:凤仙花,一年生草本。茎及种子入药,茎称“凤仙透骨草”,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效;种子称“急性子”,有软坚、消积之效。花期7-10月。常栽种于花坛、花盆作观赏花卉,民间常用其花及叶染指甲。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