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公而忘私,治理天下不难

【每日箴言】
大凡人臣事君之道,公尔忘私,乃为正理。且性理诸书中,亦不过辨别公私二字。事君者果能以公胜私,于治天下何难。若挟其私心,则天下必不能治……为清官者唯洁己不要钱,犹是易事。若论公而忘私,诚为难得。
——清•章梫 曹轶《康熙政要•诚信》
【深意浅说】
公和私是一对矛盾,为官作宦,首先就要处理好这对矛盾。
“私”,本字实际上是“厶”,是个象形字,就是拿着食物给自己嘴里送的手肘。人手中拿到食物,会非常自然地送到自己的嘴里,这就是“私”的本意,后来加上一个“禾”旁,成为“私”。而“公”字,下面也是“厶”字,而上面的“八”,是背离、相悖的意思,就是说,“厶”的反面,对“厶”的背离,就是“公”。显然,先有“厶”字,才有“公”字,逻辑上说,也是先有私,然后才有公。
从个人来讲,人们首先得保证自己吃饱,才能谈到其他。满足“私”之后的事情,才可以考虑“公”的事情。但对于官员来说,顺序却相反,要先公后私,甚至公而忘私。《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里所说的天下为公,是一种理想化的说法。古代“家天下”制度下,皇家私事和国家公事是搅和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上文所说的公而忘私的“公”,就是皇家私事和国家公事的混合。但无论是皇家私事还是国家公事,对于官员来说,都不是自己的私事。所以,公而忘私,是要官员把精力放在处理公事上,不要过于操心自己的私事,更不能利用官职谋取私利。
古代官员面对的“公”,有这么几方面。第一,是皇家利益。皇家利益本来是皇家的私事,但是这些私事却是官员的公事。比如皇粮国税,相当大一部分用于皇室消耗,但全国官员都在为征收皇粮国税殚精竭力。又如保卫皇家政权,这也是皇家私事,但全国官员都有这个义务。
第二,社会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包括治安、司法、赈灾、教育、国防等等。这些事务与全体百姓都有关系,可以说是典型的公共事务。
第三,就是官员所在的衙门事务。衙门本来是为了办理前面两项事务而组织起来的机构,但衙门本身有自己的事务和利益,这些事务也属于公事。而且,在帝制时期,说起公事,更加约定俗成的意思,就是衙门或公门事务。雍正皇帝耗羡归公,不是把耗羡这类财政收入归入国库,交给国家,而是留给地方衙门,作为办公等经费。衙门也叫公门,衙门里打杂的叫做公人,处理的事务叫做公事。
但恰恰是衙门这种叫做公门的地方,往往公私不分,公私混杂。耗羡归公的公费,用于官员养廉以及各种衙门开支。而衙门开支中,不但包括办公需要的纸张、胥吏衙役的工食等,还包括官员的家眷亲属、幕友长随等人的吃穿用度。
所以,古代所谓公而忘私的“公”,包括以上这些方面的内容。这与今天的“公”是有很大区分的。
“天下为公”是一种理想,孙中山先生就很强调这种理想。现在,官员公而忘私的“公”,主要是为公共事务,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官员公而忘私,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不利用公共职务为自己谋求私利,也不为小团体谋利益。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垂头蒲公英
分布:兰州榆中
简介:垂头蒲公英,二年生草本。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多糖等活性成分,其嫩叶和花均可以食用。花果期6-7月。花后常下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 2024-08-19“简”述廉洁 | 康居王使者册——两千多年前的使者申诉书
- 2024-08-19官员要守住“爱好关”
- 2024-08-16秀出岭海之间 明代贤臣邢宥的故事
- 2024-08-16勤政可以防止被蒙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