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要闻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2024-09-20 16:1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4.jpg

  电视剧《雪莲花盛开的地方》剧照。 资料图片

5.jpg

  托忒蒙古文《西游记》插图。 刘同华 摄

6.jpg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现场。 刘同华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价值认同的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各民族文化的内核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包含了各民族文化的内核,具有共通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比如2023年4月,故宫博物院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等联合举办“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展览以故宫博物院最新相关科研成果为基础,呈现了古代民族关系史,生动讲述了中国古代西藏与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以及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动人故事。这次展览中,最吸引游客驻足观看的展品,当属国宝级画作《步辇图》。这幅画描绘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觐见唐太宗的情形。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盛唐气象令无数人心向往之。诗人们用诗歌吟唱着时代风华,画家们则用丹青描绘出社会人文之美。《步辇图》就是这一时代馈赠给后世的佳作,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为国宝级画作,《步辇图》之价值不仅在于绘画艺术,更因为它是最早反映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阎立本用画笔生动地再现了史书中的浓墨重彩。

  去年8月,国家民委从馆藏的15万件文物和51万册古籍中,遴选出一批珍贵文物古籍,精心筹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引起广泛关注。

  展出的古籍中,无论是汉文古籍,还是少数民族文字古籍,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大一统”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比如《魏书》记载鲜卑首领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说:“《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晋书》记载氐人首领前秦世祖苻坚“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以傣文记载的清代《抗英记》: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各族团结一心,村村寨寨的乡亲携手并肩,抗击英军,保家卫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首领中的有识之士主动融入中原,效仿中原政制,推崇儒学。如慕容鲜卑自称帝喾后裔,拓跋鲜卑自称黄帝后裔,羌人首领姚兴兴办儒学,等等,主动接受大一统文化,自觉纳入中华统绪。

  展览中有很多被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的传统典籍,就是文化传播交融最好的明证。比如,西夏文《孝经》、西夏文《论语全解》、汉字拼写蒙古语《元朝秘史》、汉文满文蒙古文《孟子》、古壮文《西游记》、托忒蒙古文《西游记》、蒙古文《三国演义》、汉文回鹘文《高昌馆杂字》等。

  熠熠生辉的民族文物瑰宝,讲述着祖祖辈辈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往事,不由得让人感慨四海之内自古是一家。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民族各成员之间形成的民族认同,不仅在于共同的血缘纽带和地缘关联,而是实现了从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升华。

  民族文艺的创新表达呼应了人民的审美需求

  民族文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历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民族艺术作品则联合了多民族共同创作,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多民族共同叙事方式。

  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2018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盛赞人民的创造伟力,在列举一系列伟大成就时,又提到格萨尔王等伟大史诗。

  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格萨尔王等伟大史诗为例,说明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格萨尔王传》是主要由蒙、藏等民族共同创作的英雄史诗,讲述了格萨尔带领各民族和谐相处、建设美好家园的英雄故事,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这部英雄史诗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唱了千年,流传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现存的《格萨尔王传》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且内容仍在不断增加。

  玛纳斯是新疆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产生于公元9至10世纪的《玛纳斯》,千百年来一直以口耳传承,是全世界第二长史诗,忠实记录并提供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繁衍、生存、生产、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宝贵资料,涉及文学、政治、历史、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样的民族历史故事,可以说不胜枚举。比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等。这些都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

  新时代以来,这些历史故事被以不同艺术方式创作和展现着,体现了人民对文艺作品的审美需求。

  比如,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歌舞团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玛纳斯》,就是以英雄玛纳斯和四十勇士为原型,多次演出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细心品味,这部歌舞剧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是改变了“一人演唱多人听”的传统表演模式,融合多民族乐器和多民族舞蹈,形成了歌舞兼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多民族元素融合的原创节目;二是吸纳前辈学者研究成果作为创作基础,创新讲述了这部古老史诗,展示了柯尔克孜族人民顽强不屈、团结进步的民族精神。

  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呈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空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我们党百余年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记载着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壮阔历程。

  去年冬天,“红星耀天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革命文物故事展”在京展出,系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天山南北播撒革命火种,团结带领新疆各族群众支援抗战、共赴国难的光辉历程。在这里,可以看到俞秀松、陈潭秋、毛泽民等烈士生前用过的眼镜、衣物、文具等,还可以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带动下,当时一大批文化名人和知识分子来到新疆,他们大力传播马列主义,使得新疆的文化运动空前活跃。通过展览,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新疆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新疆各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从“八千湘女上天山”“三千孤儿入内蒙”,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为国守边的“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等等,他们的真实事迹,就是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写照。

  步入新时代,一些优秀的文艺项目在这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主题为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电影《伊犁河》《寻鹿香巴拉》《天边加油站》,主题为守望边疆的电影《我的喜马拉雅》《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主题为脱贫攻坚的电影《十八洞村》《云上之爱》《奔腾岁月》,等等,无一不是以鲜活的故事滋润人心,达到了很好的“铸牢”效果。

  去年央视播出的电视剧《雪莲花盛开的地方》,让发生在高原上的援藏扶贫故事再一次被大众熟知和喜爱。该剧细腻铺展援藏干部和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壮美画面,体现了西藏人民积极向上的昂扬气魄和援藏干部的赤诚之心,将西藏乡村振兴的历程艺术化呈现,在雪域高原上谱写了一首磅礴赞歌。

  作为地域广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欣喜看到,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呈现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空间,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强大动力。(作者: 李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