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反腐败必须重视事前教育

2024-09-24 09:24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箴历日历9-24.png

  【每日箴言】

  夫纳贿营私,所得甚少,所丧甚多。与其事败而治,曷若先事而教之为愈哉!吾之此言,虽曰薄汝,实厚汝也。虽若毒汝,实恩汝也。

  ——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深意浅说】 

  张养浩是元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在任职御史台时,撰写了有关监察的官箴书《风宪忠告》,对监察官员提出一些忠告。

  治理官员贪腐,是在事后严刑峻法予以惩处和警戒,还是在事先进行教育警示,历史上不同朝代往往有所侧重。当然,防范于未然,总比惩戒于事后治理成本更小,带来的社会矛盾也更少。所以,对于已经触犯法律的贪腐分子进行严刑峻法的惩处是必要的,但在还没有发生贪腐的时候,通过教育警示,及时阻吓他们,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在事先遏制腐败,其功效当然比到时候惩戒更大更好。

  《周易·既济》说:“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说的是君子总是想着可能要发生的祸害,事先做出有效的防范。从治国安邦的角度看,腐败是国家之大患,应时常预防和治理。

  唐太宗曾语重心长地对臣下说:“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唐太宗告诫大臣,贪婪的人其实不懂得爱财,不懂得贪财的危害。他还说:“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唐太宗所说的这些道理人人都懂,官员贪图利益而触犯刑网,爵禄被剥夺,自由也丧失,甚至性命也不保。这与当个廉洁的好官,长久地抱有爵禄,被人尊重,余荫波及子孙相比,是典型的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明朝的朱元璋对于贪腐行为十分痛恨,对腐败分子以十分残酷的手段予以打击,不过他也重视事先警示教育,不是只靠严刑峻法。

  他即位后发布诏书说:“十二布政司及府、州、县,朕尝禁止官吏、皂隶,不许下乡扰民,其禁已有年矣。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他鼓励老百姓将害民官吏直接绑缚到京城治罪,是很有威慑力的警示。

  明太祖发布了大量的书籍,作为教育官吏的官方教材,以此来唤醒官吏们的良知,体恤老百姓。洪武八年编写的《资治通训》和洪武十六年编写的《精诚录》中,就有教育官员“忠君爱民”的专门篇章。洪武十九年,编写的《志戒录》里采编了“汉、唐、宋三朝时期发生的一百多个为臣子而悖逆不忠的事例,让官员们引以为戒”。在此书编成后,朱元璋还赐给群臣、各级学校的教官以及学生们讲诵。在所有的教育官方书籍中,以《大诰三编》最为有代表性,而且影响也最为长远。朱元璋的这些教育官员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维护纲常秩序方面,对贪腐行为的警示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治理贪腐,要解决官员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问题。发现腐败后严刑峻法,打击惩戒,可让官员不敢腐。建立好制度,杜绝漏洞,使官员没有机会腐败,是不能腐。事先教育感化,树立正确观念,可以实现不想腐的目标。这三点是需要有机结合的。

  (梁发芾)

  【人间草木】

24-2.png

  名称:角翅卫矛

  分布:兰州、天水、陇南、甘南、临夏

  简介:角翅卫矛,灌木。枝条入药,具有祛风解毒的功效。花期4-7月,果期8-11月,花果均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