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要闻

定西:监督护航 高标准农田绘就好“田”景

2025-02-06 09:42 来源:定西市纪委监委

  沿着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村的乡间小道盘旋而下,就到了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大棚里,成片的马铃薯苗生机盎然。山上,就是安定区鲁家沟镇万亩马铃薯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配套灌溉示范基地。经测产,2024年,这里的马铃薯亩产达到8500斤。

  这处高标准农田原来是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薄田”,农民一年忙到头,也没几个收入。引水上山后,昔日无人愿种的“薄田”重获新生,成为种粮大户抢着种的“香饽饽”。“现在这地,机器进得去,浇水不用愁,增收稳稳的。”聚鑫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聚东说,他流转的田地到期后肯定还要续约。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和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2011年以来,全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14个,建成高标准农田249.2万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恒昌介绍,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来,市纪委监委督促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对2011年以来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排查,并对排查中发现的设计不达标、存在排水隐患、灌溉用水不稳定等19个问题及时整改。

  因为山上通了水,安定区鲁家沟镇将近1.14万亩基本农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转变了山区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以马铃薯为主的特色农产品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

  与安定区引水上山不同,陇西的“小块田”大多因小而全靠人工耕种。

  “这里的地之前都是‘巴掌田’,毫不夸张地说,以前拖拉机下田,都掉不了头。”陇西县文峰镇蒲兴村村民王菊琴说,去年,她家有13亩地被平整为高标准农田,“现在,地宽敞不说,连路都很宽,运粮方便多了。”

  陇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没有简单地“小田并大田”。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陇西坚持‘与撂荒地整治、农业机械化配套使用、适度规模经营、生态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五结合的建设模式全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实现了适度规模、适宜耕作,又切实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从“不愿种”到“抢着种”,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中,农民多打粮、多赚钱的朴素愿望正被满足。“地大了平了不说,水渠也修到地头了,只要有水种啥都能长,收成自然好。”临洮县龙门镇三十铺村村民高阳指着不远处的灌溉水渠说,土地是农民的营生,祖祖辈辈土里刨食,总算刨出名堂来了。

  2024年,临洮县按照“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规模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在东峪沟整流域谋划实施高效节水灌溉1.1万亩,把引水上山、机械化推广、碎片化治理、高效化节水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标准农田既要建好,更要管好。市农业农村局健全完善规划、设计、建设、监理、验收、管护等全过程长效机制,市纪委监委紧盯这些关键环节,督促农业农村部门从严从实履职尽责,为藏粮于地保驾护航。(供稿 张莉芳 编辑 张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