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要闻

广安观潮 | 多想一想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

2025-02-19 15:3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陈毅元帅在《手莫伸》一诗中写道:“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字字心里话,句句肺腑言,把个人与党和人民的关系讲得畅晓明了,让人振聋发聩,充分表达了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在谈到自己发自内心牵挂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深沉发问:“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呼应内心坐标,照鉴格局胸怀。心里想什么,把党和人民摆在心中什么位置,体现格局胸怀,更彰显党性原则。经常想一想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就能超越名利的羁绊,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用信念引领人生选择;就能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会忘记“我是谁”“为了谁”;就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制各种“围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干部队伍中间,有的人可敬、可亲、可爱,有的人可气、可惜、可恨。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心中装着谁。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到“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谷文昌,再到“只要是为了群众的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的廖俊波,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坚持心中有党与心中有民的高度统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忧百姓之忧,乐百姓之乐,帮百姓所需,为人民奋斗,为人民献身,在其身后树立起一座座巍峨的丰碑。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经常想一想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答好了这道题,就能唤醒其担当精神,担当起该担的责任,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在造福一方中书写自己的事业辉煌;就能永远保持自律意识,“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在面对诱惑、陷阱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就能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敬畏权力、敬畏纪法,养成知纪知法、守纪守法的习惯,养成在制度笼子里行使一切权力的习惯。相反,把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这道题答不好,就会陷入由思想迷茫到行动出轨的陷阱之中,甚至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生悲剧。

  一名贪官东窗事发之后,在其忏悔录中这样写道:“刚入党那会儿,自己的头脑还比较清醒,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位置还摆得比较正。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职务的提升,开始飘飘然、昏昏然,把党和人民抛到脑后,用手中的权力拼命敛财,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真是追悔莫及呀!”对违纪违法者而言,世上没有后悔药;然而对于他人来说,却不失为反面镜子。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忘记党员身份、淡化公仆意识,遇事不想想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只想攀附关系搞“小圈子”,只想利用手中权力捞取好处,就会偏离人生航向,误事害己,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想一想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是一道永恒课题,要用一辈子的行动来作答。一则,要有守正的追求。刘少奇同志曾说:“共产党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我们要发扬和提高这种无产阶级的正气,克服一切的邪气。”摆正党和人民在心中的位置,就是最大的正气、最大的底气。以此作为为官从政的基石,就能做到心有大我、初心如磐,坚守底线、廉洁自律。二则,要有榜样的引领。对待英模人物、先进榜样,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们那样做人处事、为官从政,就能保持人生的向善向上。三则,要有自省的自觉。坚持修身为本,严于律己,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时刻注重纯洁自己的心灵,时时处处校正思想和行为的偏差,让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永不移、分量永不减。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想一想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这道考题太重要了。擦亮忠诚本色,保持为民底色,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将这道考题铭记于心,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校正价值追求、永葆党员本色,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向贤彪)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