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要闻

甘肃纪检监察机关与各类监督主体通力协作一体发力 释放叠加效应 提升监督效能

2025-02-24 11:0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W020250223244085424993.jpg

  图为近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纪委监委与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组成联合检查组,贯通纪检监察监督与行政监督,深入城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对市场保供稳定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张丽娟 摄

W020250223244085491488.jpg

  图为近日,甘肃省纪委监委法规室就构建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制度体系开展研讨交流。张丽敏 摄

  近日,甘肃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民乐县委原书记李作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该案查处前,省纪委监委先后收到信访、巡视、审计等多个监督主体移送的反映李作明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违规谋取人事利益等问题线索。

  不同监督主体反映同一问题,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该省纪委监委的注意。“我们随即成立核查组,请审计、信访和巡视等相关部门协助,共同分析案件查办关键点和问题易发风险点。”省纪委监委第十一审查调查室负责同志介绍,核查组通过信息共享、专题会商、联合调查等方式加强多方合作,确保核查工作靶向明确、有的放矢。

  如何让各类监督主体共同发力,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专责监督为主干、基层监督为支撑、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为保障,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甘肃省纪委监委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牵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引导推动作用,与其他监督主体通力协作、一体发力,构建起纪检监察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制度体系,助推实现对公权力运行监督的全面覆盖。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全覆盖系统化的监督协同框架

  1月15日,十四届甘肃省委第五轮巡视完成现场巡视工作。进驻前,省纪委监委和省审计厅将日常监督了解掌握的情况、审计专报、审计移送处理书等分别提供给巡视组,并提前研判被巡视单位政治生态,介绍被巡视单位权力运行关键点、内部管理薄弱点,推动巡视工作更加深入有效。

  此前,甘肃省委审计委员会将省政协办公厅、省委巡视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5家单位增加为成员单位。年初,省委巡视办对年度重点审计项目计划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各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把审计发现的重点问题整改情况作为巡视监督的重点之一。

  “自2022年《甘肃省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实施办法》印发以来,各部门协同联动,通过工作统筹谋划、日常沟通协作、线索移送督办、工作成果共享、联合监督整改等方式深化合作,共查办问题线索1445件,移送司法机关49人。”甘肃省纪委监委法规室主要负责同志介绍,“纪巡审”贯通监督的有效实施为其他监督主体贯通协调提供了有益借鉴。

  以“纪巡审”监督贯通协调为样本,2023年1月,该省纪委监委与各类监督主体会商研究,制定《关于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作用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省纪检监察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总体框架和主要事项。

  为高质效推动贯通协调制度建设,2024年,甘肃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以“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为主题,深入省人大机关、省财政厅、兰州市等20家单位、4个市州和3个县区开展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制度供给仍有缺项,一些领域存在职责交叉和监督盲区,各类监督主体之间缺乏规范有效沟通,综合监督效果难以保障。”调研组有关负责同志举例说,在运用人大执法检查报告、政协专题调研报告时,多为临时协调解决,尚无明确机制安排,监督成果综合运用不够充分。

  先易后难,成熟一个制定一个,分层分步打通堵点卡点。从完善制度规范入手,2023年,省纪委监委先后制定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行政监督、统计监督贯通协调实施办法。2024年,又陆续出台纪检监察监督与信访监督、舆论监督、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等4类监督贯通协调实施办法,在制度层面实现了贯通协调全覆盖。

  聚焦贯通协调不主动、资源力量不均衡、成果共享不充分等问题,甘肃省纪委监委建立监督贯通协调联席会议机制,制定监督清单,明确协同事项,拓展协作方式,做到责任清、任务明、程序通,确保贯通协调的监督体系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甘肃省纪委监委督促各级各单位把现行制度中明确信息沟通、线索移送、协同监督、成果共享等各项机制和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工作调度,定期汇总掌握监督贯通具体情况,定期评估移送线索的质量和转化率。去年以来,该省纪委监委先后召开各类型、各层面联席会议16次,与各监督主体联合开展专项整治、专项监督、联合调研等980余次,共享问题清单、调研成果等320余次,各监督主体提供专业支持咨询等690余次,初步实现了信息互通、工作联通、成果融通。

  创新赋能机制,释放贯通监督叠加效应

  怎样在充分发挥各类监督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统筹衔接、协同增效,是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考验之一。蛇年春节前,张掖市临泽县人大常委会邀请县纪委监委组成联合监督检查组,对《张掖市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执行情况开展联动监督。

  针对检查发现的有关部门专项规划制定进度慢、建设管理职责不明晰等4个问题,县纪委监委会同县人大常委会形成专题报告,合力推动相关问题得到迅速整改。

  高效整改的背后,是对监督属性的充分挖掘。以该省纪检监察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调实施办法为例,明确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审议专项报告、开展执法检查、办理代表议案建议等监督过程中,可征询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工作中涉及人大监督的有关事项,也会给予重点关注,适时提出相关建议。

  既着眼特色,又体现整体。甘肃省纪委监委在统筹考虑各类监督主体的个性要素、规律和特点,注重各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的法定性稳定性,体现各监督主体履行职责的新要求新变化的前提下,找准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契合点,消除各监督形式之间的“条块分割”,推动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

  比如,省工商联主动与省纪委监委、省法院等10家单位对接,牵头制定《建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工作办法》,不仅有助于全面发现问题,还依规依纪依法有效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民勤县司法局夹河司法所所长侯某某醉酒后驾车,与一辆四轮拖拉机发生碰撞,被我大队执勤民警当场查获,因其系中共党员、公职人员,现将该问题线索移送至你委。”前不久,武威市民勤县公安局向县纪委监委书面移交了一起党员醉酒驾驶机动车问题线索。

  民勤县纪委监委立即展开核查,又挖出该案背后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吃请等“四风”问题,并组织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案件查办情况,举一反三,共同分析研判酒驾醉驾的地区性、行业性特点,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线索双向移送机制是甘肃省纪委监委推动监督深度融合,实现联动监督的创新举措之一。包括公安机关在内,巡视巡察机构、审计部门等各监督主体,对监督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甄别研判后,均分批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并抄送财政、人大、政协、群团组织等监督主体。

  据民勤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同志介绍,以往,公安司法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至少需30天,现在只要5个工作日,纪检监察机关核查“四风”问题和公安机关调查侦查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同步并行,案件查办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各类监督主体累计双向移送线索2.07万余件,立案1.38万余件,处分1.37万余人,移送检察机关115人。

  “依托线索双向移送‘绿色通道’,纪检监察机关为各监督主体搭建起常态化会商平台,不局限于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各单位各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资料或成果都可实时共享,并互相提供财政、金融、审计等专业力量支持。形成良性循环后,建立起覆盖广、衔接强、落实好的监督体系。”甘肃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全方位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随着甘肃省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深入运用,各监督主体依托贯通协调平台实现了信息沟通、措施配合、资源整合、成果共享,通过融合监督力量,有效助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2024年11月2日,庆阳市宁县纪委监委在中村镇召开全镇干部职工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该镇某村党支部原书记刘某某违纪违法问题,为党员干部敲警钟、亮红灯。

  此前,宁县审计局对全县产业扶持带动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发现,中村镇某村党支部书记刘某某涉嫌挪用16万元产业扶持带动资金,用于村务支出和村部建设。依托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沟通协作联动机制,线索被第一时间移交县纪委监委。经分析研判、深挖细查后,刘某某违纪违法事实被查实,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日常监督中,我们通过建立发现线索、核查问题、移交案件、反馈整改的全链条贯通监督闭环,促进各类监督优势互补,借助其他监督拓展纪检监察监督线索来源、提升监督质效的同时,通过纪检监察监督提升各类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甘肃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从“纸上行”到“事上见”,着眼于凝聚监督合力,去年以来,甘肃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各监督主体协调联动,共同解决了17322个群众可感可及的“关键小事”,严肃查处了庆阳市环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郝兴中、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原副镇长孙锴、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东沟村原党支部书记孙福青等一批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

  去年4月上旬,省纪委监委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务APP过多过滥问题,派出调研组,深入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等省直部门和定西市临洮县、渭源县等地一线开展调研。

  “每天都得打卡,需要打开手机定位,还得拍视频才算完成任务……”乡村两级干部普遍反映,部分政务APP功能重复,摊派任务量大,加重基层负担。

  发现问题后,甘肃省纪委监委立即向省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提出建议,要求全面自查自纠、推动规范管理、加强督导检查,举一反三,多方联动推动源头防控。省纪委监委会同省政府办公厅督察组,对政府系统APP清理整治开展实地督查,督促省委网信办、省政府办公厅发挥牵头作用,推动各地各部门对各类政务APP、公众号、工作群以及小程序等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全面自查,深入纠治政务APP重复“建”、推广“多”、分布“散”、过程“繁”、运行“僵”、建设“乱”等问题,累计清理关停政务APP129个、政务公众号1091个。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政府、人大、政协等不同监督主体贯通监督,为监督工作注入多元视角,帮助更加精准识别问题、高效全面处置问题。”甘肃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深化。如今,监督贯通释放的叠加效应愈发凸显,多赢共赢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我们将按照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持续探索创新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理念思路、实现形式,从更深层面破解监督难题,用好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甘肃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记者 王彬 张丽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