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书橱 | 学而不用,类于“光吃不长肉”

【说古道今】
北宋时,有个叫吴时的人,曾出任华州郑县令。好读书,有时名。他第一次参加应举进士,就考取了学究出身;第二次应举考试,就考中了进士甲科。可见,他的学问非同一般。《宋史·吴时传》称:“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意思是,吴时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成,京师国子监与太学两个学府里的人把他看作“站在地上的书橱”。
南朝时,有个叫陆澄的人,被后世称为藏书家,行坐之间甚至吃饭之时也手不释卷,自称以读书为业,时人有不明之事,皆求教于他。《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意思是,陆澄被当时称为博学的人,但读《易》三年不理解其义,想写《宋书》但最后还是没有写成。南齐名臣、文学家王俭开玩笑说:“陆先生,就是个书橱啊。”
书橱是放书的地方。言人之为“书橱”,意思是肚子里装着许多书,比喻一个人读书万卷,书本知识非常丰富,犹言“活字典”或“会行走的百科全书”。人有两只脚,后人即以“两脚书橱”比喻博览群书,知识丰富。但有一褒一贬两重意思:褒者,指博学者;贬者,指书呆子。张岱《夜航船·序》:“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橱,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卖弄学问,也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再多的知识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用处;只有把读书当成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想的途径,学思结合,学以致用,才能最终化为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类于“光吃不消化”;学而不用,类于“光吃不长肉”。读书而至于此,意义又在何处呢?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披针叶野决明
分布:兰州、天水、甘南、定西、临夏、白银、陇东、河西
简介:披针叶野决明,多年生草本。花期5-7月,果期6-10月。全草药用,有祛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为牧场有毒植物,家畜只在早春及晚秋至重霜后采食。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 2025-04-07水火无交 | 世上的贪官,大多是从占小便宜开始的
- 2025-04-07韦弦之戒 | 总是睡过头的人,不能给自己定个闹铃吗
- 2025-04-07过则勿惮改
- 2025-04-03邯郸学步| 模仿不能只图“好看”,借鉴不能只求“相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