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化整治破解顽瘴痼疾


浙江省舟山市纪委监委聚焦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党员干部作风等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向群众了解春耕生产物资供应情况。王榕 摄

河南省灵宝市纪委监委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惩“蝇贪蚁腐”,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向川口乡川口村种植户了解有关情况。杨蓓蓓 摄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出部署,要求将突出问题项目化整治的推进机制固化为制度。在系统性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过程中,如何着眼群众所思所盼,深化运用项目化整治方式,不断破解行业系统顽瘴痼疾?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本期嘉宾
刘胜利 河南省安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董兆生 甘肃省白银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方国军 重庆市涪陵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着眼群众所思所盼,不断提升专项整治针对性有效性
记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在系统性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过程中,如何运用项目化整治方法,破解行业系统顽瘴痼疾?
刘胜利:项目化整治,目的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具体项目,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问题,有效提高整治广度和深度,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我们形成“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市县主抓主战”的联动格局,市委书记建立月调度机制,市领导领衔12个重点领域整治,实现责任化分解、项目化推进,抓本级带系统,协调各方联动发力。市纪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常态化研究和调度,点名点事通报薄弱县区和单位,对标对表部署任务、加压推进。纪委班子成员全面落实“包县、包乡、包案、包重点项目、包民生实事、包行业条线”工作模式,一线调度指挥。聚焦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推动各级各部门有效解决了“营养餐”不营养、城乡供水不平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一批“老大难”问题。如,在全市33家公立医院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方便群众就医。针对“营养餐”问题,推动建立校园餐大数据监督平台,督促各校食堂进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师生、家长和监管部门可通过手机APP、电脑终端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董兆生:项目化整治有助于增强整治针对性,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使整治更加精准聚焦,同时,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入整治项目中,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们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进、市县主抓主战”的项目化施工体系,打造全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重点围绕案件查办、问题整治、帮办实事等,持续落实定期调度、会商研判、督促督办工作机制,建立数据台账、实事台账、制度台账,清单化推进整治。按照“一县区一重点”“一县区一精品”的原则,督促指导各县区聚焦城乡低保、矿产资源等群众反映集中、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小切口”选准重点项目,抓住关键、聚力攻坚。建立“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抓、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包县联乡”工作机制,不断压实整治责任,提升整治质效。
方国军:职能部门监管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基层监督力量的有限性和分散性,要求我们必须从精准研判问题入手,实施项目化整治,才能精准聚焦发力、凝聚监督合力、以点带面推动,逐个破解行业领域顽瘴痼疾。我们重点完善“群众点题、部门治理、纪委监督、社会评价”闭环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化整治走深走实。在选准整治项目上,用好群众点题机制,综合日常监督、走访调研等情况,找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共性+个性”整治项目清单,以“小切口”开展专项整治。在推动部门治理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区领导直接指挥,督促涉及整治的职能部门专班推进,建立群众诉求、问题整改、工作成效“三本账”,并主动移送问题线索。在强化纪委监督上,健全委领导包联、联系纪检监察室包片、派驻纪检监察组包项、派出监察室和镇街纪委(纪工委)包镇街机制,系统发力。在做实社会评价上,探索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全面检验整治成效。
形成监督、办案、整改、治理闭环,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记者:民生问题涉及职能部门多且广,行业系统顽疾往往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所在。实践中,如何不断提升项目化整治成效?
刘胜利:办案是最直观的标尺,也是最有力的震慑。我们通过日常监督、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等渠道滚动式排查问题线索,为案件查办提供有力支撑。对立案的案件逐案过筛,督促相关部门“一案一策”,严控办案时限、确保案件质量。深化运用领办包案、挂牌督办、提级办理、指定管辖等做法,选取久拖未结、疑难复杂案件由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案攻坚、集中突破。聚焦重点领域,加强类案分析,“查改治”贯通发力,推动形成了智慧评标、农村产权交易等制度成果。在“三资”管理领域,汤阴县探索建立机动地监管平台,实现村集体土地线上“一图统管”。在医疗领域,推动市卫健委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纪委督导”的集中采购模式,严防医疗设备“带金销售”。
董兆生:我们形成监督、办案、整改、治理闭环,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健全体制机制,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实现源头治理。着力加强基层监督,切实解决基层监督力量不足、人员分散等问题。坚持把项目化推进整治同抓好省委“三抓三促”行动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实实在在解决一批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和操心事。聚焦整治过程中暴露出的系统性、行业性、普遍性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函等,推动个性问题点上解决,共性问题面上整改。对多发性、系统性、同质性问题,推动行业系统整治,实现由解决具体问题到建章立制、优化治理的转化。
方国军:办案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整治措施。纠治行业系统顽疾、提升集中整治成效,必须以强力办案开路。我们始终坚持以办案带全局,力量向办案倾斜,聚焦重点项目深化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坚持向改革要活力,以内设机构改革和派驻机构集中办公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区纪委常委会管总、联系纪检监察室主建、片区纪检监察机构主战”片区协作机制,使机构、力量更加向监督办案集中。奋力为人民而战,聚焦重点整治项目,全面推行委领导包案、主要负责人领案、“室组地”联合办案制度,强力惩治“蝇贪蚁腐”,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曝光典型案件,及时规范退还群众财物,让群众可感可及。更加注重科技赋能,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丰富基层监督办案“工具箱”,贯通运用信息协查、大数据分析、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资金监督等平台,构建补助资金发放部门监管和纪检监督同步预警多维贯通数字应用场景,提升监督办案质效。
确保盯一件、抓一件、成一件,让群众得实惠、整治见成效
记者:如何不断健全完善突出问题项目化整治推进机制,持续深入整治民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刘胜利:项目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关键在于找准找实群众身边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把群众最真实的情况、最突出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搞清楚。去年,我们探索建立民声网络电话服务“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每月通过数据分析12345热线精准选题整治,将大量诉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未诉先办、主动治理”。今年,我们将持续完善“未诉先办”工作机制,通过市委书记调度选题、分管副市长现场办公、各部门统筹联动、市纪委跟踪问效,实现闭环管理,由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同时,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推动职能部门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董兆生:我们建立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项目库”,将重点案件、典型案件纳入“项目库”,不断做深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紧盯殡葬领域、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等项目,确保责任不松劲、工作不松懈、整治不松动。针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突出问题整治项目,综合采取信访举报专项分析、问题线索起底等方式,找准问题症结,明确整治重点,结合实际制定整治方案。持续用心用情帮办实事,梳理具体实事清单,明确相关责任部门,突出抓好群众感知度高、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实事,切实让群众得实惠、让整治见成效。
方国军:我们将建立滚动实施机制,每年对上年度整治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新问题新情况确定一批新项目,不断巩固、深化、突破,确保盯一件、抓一件、成一件。在扩展延伸项目化整治链条上再发力,既加大办案力度,又做实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完善制度漏洞,规范权力运行,形成监督、办案、教育、治理完整闭环。把抓整治与补短板结合起来,推动职能部门与属地镇街合力办成一批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实事,重点推动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难”、征地拆迁“安置难”、老旧小区“出行难”等问题,真正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群众称赞的“满意清单”。整治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将坚持开门搞整治,通过干部走访、“廉情驿站”、村居监督员、“码上巡”等多渠道收集群众反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硬指标、硬杠杠,推动整治项目鼓励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交由群众评判。(记者 李张光)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4月8日第7版
- 2025-04-07甘肃监督保障“三北”工程建设廉洁高效
- 2025-04-03精准监督优环境 靶向发力助发展
- 2025-04-03纪检监察机关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 2025-04-02中国纪检监察报:探索深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有效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