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产业兴旺生态美 秀丽乡村入画来 ——甘肃省科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23-08-02 14:4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科技报 编辑:李云乐

  原标题:产业兴旺生态美 秀丽乡村入画来——甘肃省科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秦直古道遗风犹存,五河水库碧波荡漾,仰韶文化底蕴浓厚,黄土深层石油翻滚。”

  美丽的蒿咀铺乡地处子午岭西麓。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它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产业兴旺拓宽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蒿咀铺乡大力推进养殖业发展,以促进群众增收为重点,用政策激发活力,让村民对养殖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今年我养了10头牛,种了15亩地,虽然辛苦,但是干劲很大。”陈家河村郭阳明说。郭阳明曾经也是省科协的重点帮扶户,没有产业,庄稼靠天,收入不稳定。遇到旱年、涝年,收入寥寥无几。直到开始养黑牛,每年的收入终于趋于稳定。

  刚开始养牛,郭阳明的心里是忐忑的,但看着别人的日子都越来越好,他下定决心,这次跟着乡党委和政府干。在政府的补贴下,他花了3万元买下牛犊,搭起牛棚,开始了养殖之路。

  “因为乡里大力扶持养牛,既发放贴息贷款,还有政策补贴。在牛生病的时候,省科协还会帮我们请县上、市上的兽医过来诊断、培训我们养殖技巧,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只要牛健康地长大,一头牛卖个两万元没问题,收入就有了一定的保障。”郭阳明说。

  牛棚里的牛个个毛光色亮、肢健蹄坚,慵懒地躺着歇息。夏天蒿咀铺草木茂盛,闲暇时郭阳明就让牛在山里散养着。家里的地种的全是玉米,玉米卖了,玉米秸秆能转化为牛饲料,多余的还能售卖。就这样,种地、养牛两手抓的郭阳明从以前的“贫困户”变成了“小康家”。

  牵住“牛鼻子”,发展“牛经济”,因地制宜,稳中求进,畜牧养殖成为群众的致富引擎。

  57岁的郭阳秀是新庄组村民,以前他仅靠种植的几亩地谋生。现在他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农场,进行小规模肉牛养殖。“喂牛、铲粪,做这个必须吃苦耐劳,还得有耐心。但为了孩子,苦点累点也值得。大家都在努力增加经济收入,奔着好日子去。”

  退役的吕元泰经营一家养殖合作社,他养的是肉猪。合水县杨家岔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从2016 年4月至今,已经运行了7年多,吕元泰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吕老板”。

  吕元泰说:“养猪场刚办起来的时候,不太顺利,猪很容易生病。有时候我也摸不着头脑,到底是咋了。从2017年开始,我频繁参加乡镇、县、市、省等有关单位组织的养殖培训,现在积攒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一般的常见病,我都知道给它们吃啥药,还能为我们村农民提供专业养殖技术咨询。”

  吕元泰的合作社肉猪出栏每年达200余头,曾经自繁自养的黑猪最多达到了300多头,现在存栏150头左右,其中能繁母猪30头。他最近也被评为了村上的“励志人物”。

  肉牛、肉猪、马匹都养的养殖小能手李志耀,能把牛养的膘肥体壮的郭阳锋……不少人在养殖的这条路上不知不觉成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好榜样,推动产业增效、农村增色的“领头人”。新农人们阔步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九站村的林下养殖模式。该村抓住生态“鸡”遇,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致力打造农业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今年,村党支部充分借助当地优质的生态林地资源和村集体资金,购回鸡苗2000余只,通过深化推广“村党组织+基地+农户”模式,把发展林下养鸡作为特色产业来抓,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

  走进九站村集体经济林下养殖示范基地,上千只走地鸡在林中“溜达”。村里的妇女主任梁彩霞也是饲养员,她正在忙碌地给鸡投食,“林下养鸡能减少饲料成本,也省去不少处理粪便的麻烦,最主要的是散养鸡的肉质更加鲜嫩,更受市场欢迎。”

  九站村驻村干部张寅亮补充道:“等鸡出栏了,我们的销路也不愁,省科协的干部职工已经预定了很多,工会还能通过省农技联合会购买产品。与此同时,大家还通过微信朋友圈向亲朋好友宣传,倾心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销售难题、增加收入。”

  无论是谁在驻村点上,每年都会在特定时间变成“推销员”,促进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助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驻村点的农特产品健康干净,同事们能买到放心的产品,乡亲们也增加了收入,两全其美,其乐融融。今年这个‘推销员’,我责无旁贷。”张寅亮说。

  作为见效快、投入少、群众易接受的促农增收产业,养殖产业吸纳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达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干净宜居共建文明村

  在林海的映衬下,红砖绿瓦,蓝天白云,309国道一路向蒿咀铺深处蔓延,将错落有致的西北民居连接起来。环境宜居、道路畅通、乡风文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幸福感越来越强。

  “前段时间我们刚进行完‘三园一屋一净’行动,通过新栽篱笆、围栏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等生态景观,不断提升村庄‘颜值’,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省科协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段骁介绍。

  门前菜园的篱笆就是他们用断木一个个搭起来的。翻整的土地、翠绿的菜叶、整洁的围栏,精心休整过的房前屋后,真正做到了“一村一景一品一韵”。

  九站村驻村干部蔡艳艳介绍:“我们村是庭院经济观摩点,村干部带头先后栽植樱桃、葡萄等经济苗木900余棵,月季、蔷薇等花卉1.46万余株,打造‘三园一屋一净’示范户67户,实现了群众‘工作在菜园,生活在花园’。”

  沿着国道行走,可以看到道路两旁精致打造的特色小院。特色小院不止是外面漂亮,里面更是别有千秋。特色小院里面有专门培育的果蔬经济庭院、鸡兔蜂经济庭院、手工作坊经济庭院、民宿经济庭院等。这个大有来头的经济庭院,不仅做好了生态“宜居”文章,还能在助力经济效益上更添“势头”,真正实现群众房前有景、门前有果、院中有花、手中有钱。 

  “一开始,先设立示范村打造样板,村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学着干,每家每户对边角地、撂荒地充分利用,重点对养殖家庭农场、卫生死角等区域进行整治、绿化美化。后来,群众都广泛参与了进来,以主干道和示范村为中心,让全乡区域多点开花,最终达到全域覆盖的目的和效果。现在在村里已经可以看到户户见绿、处处皆景的和美田园风貌。”张举塬村村支书胥卯胜说。  

  陈家河村副支书金建武表示:“为了提高乡亲们的积极性,我们通过政府统一规划指导,落实奖补扶持政策,以‘五好标准’奖励先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调动群众主动参与‘三园一屋一净’建设。只有乡亲们的态度和思想真正改变,才能促进外在美向内涵美提升,切实以家庭‘小美’推动乡村‘大美’。”

  包村工作组、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有人弯着腰,拿着农具在公路两旁栽种绿植和花卉,有人负责给农户发放樱桃树苗、枣树苗等,有人则在农户门前新栽篱笆围栏,动员引导群众种花、种菜、种果。大家在早晨的暖阳下忙得热火朝天。驻村干部们已经完全融入基层工作,在帮扶村养殖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园一屋一净”行动等每一个重点工作当中,都能看到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挚的群众情怀投入其中。

  村在林中、人在景中,乡亲们忙着巩固脱贫成果,驻村干部们忙着助力富民产业发展。产业兴、乡村美。如今,蒿咀铺乡已成为名副其实、令人羡慕的美丽村、文明村、幸福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