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人物

厚德精医树人 博学笃行育才——记第三届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者李玉民

2024-05-22 09:34 来源:甘肃科技报

手术中的李玉民(左一)。

  记者 武文宣

  39年如一日,扎根西北,甘于奉献。他潜心研究消化肿瘤防治的系列难题,填补了多项关键技术的地区空白,为构建切合西北实际的消化肿瘤诊疗、科研及防控体系,作出独特贡献。他就是我国著名消化肿瘤专家、第三届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者李玉民教授。

  两进河西,摸清胃癌高发的“家底”

  1962年,李玉民出生于武威市民勤县。1980年,李玉民考上了兰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85年,从兰大医学院毕业后,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外科医生。工作不久,他发现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很高,这深深刺痛了这位年轻医生。

  当时,李玉民所在科室的陈万忠老师是有名的外科“一把刀”。1987年,陈老师全年开展胃癌根治手术就达到100例。很遗憾后来陈老师本人也被查出患有胃癌而去世了。自此,李玉民暗下决心,不仅要做消化肿瘤的“一把刀”,更要研究胃癌高发的病因。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出世界水平两倍多,我省的胃癌死亡率居全国之首,长期以来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李玉民说。

  他白天上班、做手术,晚上到中国科学院同学那里借实验室做实验。为弄清胃癌高发原因,他经常挑灯夜战查资料、翻阅病历和治疗档案。

  “通过筛查,我们不仅要能发现问题,更要能解决问题。不能把筛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要用科研的力量解决防治癌症的根本问题。”

  在中组部和中科院人才计划“西部之光”及科技部等项目支持下,2000年和2013年他先后两次带队深入河西走廊,展开科学调查,潜心探索胃癌高发病因。

  第一次,李玉民及其团队用两个多月时间跑遍了河西走廊的县市级医院,调阅了20万份胃镜检查病例,发现胃癌检出率为7.9%,同时采集了大量样本,初步探索了胃癌高发因素。第二次,他和团队开展大规模的胃癌普查,建立了研究队列并建立胃癌预警检测体系和数据库,筛选出胃癌特异性生物靶标,研发了多项胃癌诊疗新技术。

  作为国家惠民计划项目兰大二院的总负责人,李玉民在项目伊始就成立了医疗和科研2个工作组,在筛查中发现早癌,消灭早癌,同时收集样本数据进行流行病、环境和遗传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旨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防治癌症的临床实践。

  最终,在他的带领下,兰大二院积极探索了“五级共治、多方参与、精准预防”的胃癌防控“武威模式”,有效降低了高发区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了胃癌早期诊断率和患者生活质量,让一些饱受胃癌困扰的武威人民看到了希望。

  勇于探索,他是“拼命三郎”

  李玉民是西部最早开展肝移植手术的人。

  他至今还记得,由他他主刀的第一位肝移植患者是特级英语教师周伟和。历经周折,他为这位肝硬化晚期患者找到了合适肝源。2001年9月21日,经过10小时努力,周伟和的手术终于成功了。肝移植是大器官移植最难的手术,也是代表一个地区医疗水平的标志。此前,他和团队完成了120头猪的肝移植实验,为临床肝移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玉民说:“器官移植是21世纪医学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说一个人自己的生命终止了,用他的器官去拯救别人,从而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了别人的生命,这就是一种大爱。这不仅是对社会的贡献,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我们要倡导、要宣传、要发扬这种精神。”

  李玉民是个“工作狂”,这是同事们对他的印象。1989年5月8日,他赶赴天津,师从国际著名内镜外科专家鲁焕章教授学习诊治肝胆胰疾病的关键技术ERCP。

  在辐射防护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他仅用四个多月就学会ERCP。学成归来后,甘肃多了一项ERCP新技术。但他的工作量也翻倍了,除了上门诊、查房、做手术及值班外,又要做ERCP。

  李玉民率先在西部开展ERCP手术,创新三镜联合治疗复杂胆管结石及诊治Mirizzi综合征,创造性提出“EST联合腹腔灌洗治疗早期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当时防护条件差,每次做ERCP都要“吃”不少X射线,他全然不顾脱发、白细胞下降及疲乏等放射性损害,咬着牙推动这项新技术。

  他常到全省各市州医院会诊,拯救了无数患者。他所领导的团队,成为全国ERCP培养基地,培养大批优秀的内镜外科人才,有力推动了我国内镜外科事业发展。

  潜心科研,取得多个新突破

  多年来,李玉民聚焦胃癌防控的关键问题,系统研究环境因素与胃癌的关系,努力攻克消化肿瘤防治的系列难题,提高了消化系肿瘤的早筛早诊率。

  他在胃癌病因学研究、诊疗技术、体系化防控研究三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建立胃癌预警检测体系和专病数据库,形成3万人研究队列,筛选出胃癌特异性生物靶标,开辟了环境肿瘤学研究新领域;他主导研发的AMY1A蛋白诊断试剂盒、新型胃癌疫苗、新型CAR-T等新技术,填补了多项空白。在西北率先建立转化医学中心,注册8个胃癌治疗的临床试验均取得良好效果,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他积极探索胃癌防控新模式,有效降低了高发区胃癌发病率。成果获国际权威学术机构认可,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近年来,李玉民建立了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工程创新中心、甘肃省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基地和平台,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外科学术带头人,他的科研攻关成果不仅促进了我省外科技术创新发展,还显著提高了肝胆胰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推动了甘肃省普通外科事业快速进步。

  针对肝胆胰肿瘤临床关键课题,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他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临床肝移植,使肝移植成功率稳步提高,探索“大数据匹配、多元参与、全程关怀”的器官捐献“白银模式”,推动了器官移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稳步发展。他改良了肝门部胆管吻合技术,提高了肝癌转化治疗水平,创新了“改良捆绑”和“降落伞”式胰肠吻合术,使胰瘘发生率显著降低。

  瞄准消化外科诊治关键技术,填补多个地区空白。他率先在西部开展ERCP,构建了ERCP研究体系,团队完成ERCP4万余例。同时,他高度重视危重症医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有力推动了甘肃省危重症医学水平提升和事业发展。

  治学严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多年来,他聚焦甘肃省胃癌高发的关键问题,持续探索环境因素与胃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建立胃癌预警检测体系和专病数据库,开辟了环境肿瘤学研究新领域。他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临床肝移植,推动了器官移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稳步发展。

  对于一名医者而言,科研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几篇高水平、顶尖的SCI论文,也不仅仅是为了在科研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是为了在诊疗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更好地惠及临床、惠及患者,更有力地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这是李玉民一直以来的坚定信念,也是他为之努力奋斗的前进方向。

  李玉民教授治学严谨,学风优良,医德高尚。其承担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发表论文360篇,其中SCI128篇;参编国家级教材4部,主编、参编中英文著作6部;获发明专利4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励26项。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医院服务改革创新人物奖、中国医院优秀院长、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优秀领军人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从事医学教育多年,李玉民深刻体会到培养硕博士研究生一定要遵循医学发展的规律,聚焦医学科技前沿,一定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人民健康,才能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培养学生树立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刻苦钻研技术是基本的要求,精益求精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探索创新是不断进步的源泉,以患者为中心是永恒的目标。

  截至目前,李玉民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60名,建立外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培养青年医生300多名;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报告30余次,其所在单位主办、承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35次,邀请国外专家讲学150余人次,派送100余人到海外知名大学和医院进修学习,与20余所国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医学概念在不断更新,学科边界在逐步打破,例如腔镜和内镜技术衍生出来的“粘膜外科”和“浆膜外科”就是很好的例证。新的诊疗方法手段不断创新,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工程、纳米靶向载药和缓释、医用材料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出现,颠覆了医学对疾病的传统认识。对此,李玉民教授说:“只有培养研究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努力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临床问题,以开拓性、创新性的思维和科学技术去解决医学难题,才能引领和推动新时代医学科学创新发展,满足新形势下全健康过程和生命周期服务的需求。”

  “他坚持临床、科研并重,主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长期致力于肝胆外科(肝移植)、微创外科和消化系肿瘤的治疗与研究,践行医者仁心,用纯良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全省人民健康和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社会对李玉民最好的褒奖。

  专家简介

  李玉民,教授、博士、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兰州大学医学部主任、甘肃省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肝胆胰外科(肝移植)、微创外科和消化系肿瘤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