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积石山醉人的金秋来了——“农科专家陇上行”科技服务活动见闻

2024-08-09 11:01 来源:甘肃科技报

  记者 张云文

  “今朝立新秋,庭树西风来”。随着一场小雨降临,8月7日的积石山县迎来了金秋。细雨把远山披上了一层薄纱,大地在清新的空气中显得格外苍翠。雨后的积石山,气候宜人,县城灾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型设备和忙碌的建设者,地震灾难造成的创伤正在一点点愈合。

  灾后重建和农业产业重构

  在夏秋交替之际,由甘肃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田青带领的专家团队来到积石山县,举行“农科专家陇上行”科技服务系列活动。这是省农科院紧盯农业主战场,深耕科技兴农、赋能产业振兴的品牌项目。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该县地震灾后重建和农业产业重构。

  为了更好地助推积石山县的灾后恢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提高农民收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在灾后联合积石山县、临夏州农业农村局及临夏州农科院,成立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积石山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该研究院于今年2月28日正式揭牌,由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田青担任院长,并设立了蔬菜、畜牧、中药材、粮油和林果5个农科小院。研究院组织了58位农业专家与技术人员,根据积石山县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产业重构规划和科技创新。与此同时,研究院也在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展科技培训和成果转化,为产业重构提供科技支撑,推动积石山农业向现代化和智能化转型。

  通过前期的调研对接和半年多的实地工作,研究院编制了《积石山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业产业重构升级发展建议》。这一报告提出了“1+2+6”产业体系的构建,即以牛羊养殖为主导产业,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为新兴产业,高原夏菜、中药材、马铃薯、油菜、饲草、林果为特色产业。这一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此次活动的启动仪式简短而富有实效。活动中,甘肃省农科院向积石山县农业农村局捐赠了8万元的良种和农业物资,包括玉米良种400袋,四季豆良种300袋,油菜良种500袋,藜麦良种100公斤,以及反刍动物用砖舔1000公斤、生物菌肥136瓶。向积石山县科协捐赠了《藜麦种植与生产应用》《寒旱农业科学》《乡村产业发展重大支撑品种》等科技书籍。仪式后,科技专家们开始了集中培训和授课,同时也开展了农科小院和特色产业及先进技术示范基地的观摩活动。

  马发荣的新生计和新账本

  来自铺川乡张巴村姚上社的种植户马发荣的成功转型便是一个典型案例。马发荣以前在农闲时贩卖药材,积累了丰富的中药材流通渠道经验。在积石山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的帮助和指导下,今年年初,他注册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种植场,流转了10亩土地,加上自己的4亩地,将所有的土地全部投入到中药材款冬花的种植中。“平常的管护我家里人完全能顾得上,采摘时再雇些人就可以了。”根据市场行情,款冬花的平均售价每公斤在50元左右。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学种植,马发荣预计每亩地产量可达200~300公斤。照此计算,每亩地的收益大约在1万~1.5万元之间。这样的收入水平远超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积石山县现代产业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及其下属的5个农科小院在全县11个乡镇建设了30个试验示范基地及科技扶持点,这些基础设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与新技术,研究院在全县范围内已示范推广优良品种45个,应用新技术31项,覆盖土地面积达1600亩。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作物产量,也提高了产品质量,使当地的农业生产逐步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型。在研究院的推动下,积石山县的传统农作物种植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和优化。像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传统农产品,经过新技术的改良和优化,产量和市场竞争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除此之外,研究院还举办了32次科技培训及技术服务活动,直接培训农户超过1800人(次)。这些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还使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提高了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同时,研究院也为15家农业科技企业和合作社提供了技术服务,使科技和市场得以无缝衔接。研究院通过各种渠道捐赠并发放了价值60万元的优良种子和农业物资。这些物资的发放,极大地推动了积石山县玉米、马铃薯、油菜、花椒、蔬菜、食用菌、饲草、藜麦、中药材、牛羊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重构和发展。

  当天一大早,马发荣便在积石山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的院子里等待,他与其他种养殖户特意赶来参加专家的培训和指导。这一天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通过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他希望能在自己的种植事业上更进一步。他信心满满地说:“按现在的市场价格计算,我这14亩地每年的收入可达14万元,这比传统农作物的收入要好得多。今年只是试种,明年我还计划流转更多的土地,扩大种植面积。”

  专业指导提高认知和技术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技术培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次培训汇聚了众多省农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分别来自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马铃薯研究所、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以及其他相关的研究机构。这些专家为参与培训的种养殖户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培训,涵盖了蔬菜、食用菌、马铃薯、藜麦、油菜、花椒、中药材和畜牧等积石山县的重要特色产业。

  王毅副研究员围绕“菜籽油健康营养特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讲解,介绍了其健康营养的特性,还讲解了如何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帮助农民更好地捕捉市场机遇。在蔬菜生产方面,陶兴林研究员和任爱民研究员分别就“豆类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食用菌设施栽培与工厂化生产技术”进行培训推广。他们不仅传授了最新的栽培方法,还提供了设施化生产的实例,帮助种植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陈富副研究员对马铃薯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马铃薯作为积石山县的特色产品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户的收入。陈富的培训内容为农户提供了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术手段。

  对于藜麦这一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作物,黄杰副研究员深入分享了藜麦品种介绍及栽培技术。他的研究和分享为农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作物选择,为农业种植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畜牧业方面,谢建鹏副研究员则集中在“肉羊养殖实用技术”上进行了培训,他提供了有关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市场策略的实用知识,帮助养殖户提升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中药材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控是该地区另一个重要的特色产业,王宏霞副研究员在大宗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与主要病虫害防控方面,为种植户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在花椒种植方面,韩富军副研究员针对花椒的采收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控技术,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和指导。这些技术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花椒的生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最后,程建新助理研究员则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现状及展望。通过对现代贮藏技术和加工技术的介绍,他为农户提供了延长产品保鲜期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策略。

  新兴的中药材产业

  观摩团队先后赴寨子沟乡中药材示范基地、居集镇油菜示范基地、关家川乡何家村蔬菜示范基地、石塬镇马铃薯示范基地进行观摩调研。

  尽管中药材作为临夏州八大主要产业之一,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人才和技术应用滞后、生产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仍需解决。鉴于此,省农科院积石山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依托中药材农科小院,致力于通过种植技术的提升、人才培养以及合作交流来给予支持。

  在为期半年的努力下,通过技术集成示范活动,新技术逐步被当地企业和药农所接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这种技术示范活动,有望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据初步核算,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后,每亩地可节省4个工时的用工量,并能为每亩地节省约500元的成本,实现增效。由此,形成了一种高效发展的新模式,即“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合作模式。

  在寨子沟乡尕马家村,由积石山县青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已建成面积达50亩的标准化种苗繁育核心示范基地,并成功辐射带动了周边300亩的种植面积。此外,通过技术指导,在大河家镇克新民村建成了面积为180亩的黄芪、黄芩和党参的育苗生产基地。

  观摩团队在调研过程中,深入了解了中药材丸粒种子机械化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这一技术由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研发,其核心在于种子的前处理(例如:脱皮、去翅、清选)及种子的丸粒化处理。丸粒化技术通过在种子外面包裹一层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的药剂,使小而不规则的种子变成适合机械化播种的规则大种子,从而显著提高播种质量和种子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观摩者参观了柴胡、党参、大黄等中药材丸粒种子的生产过程和种苗繁育核心示范基地,对中药材农科小院短时间内取得的成果表示了高度赞赏。此外,专家们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初级产品开发以及农业机械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积极建议。

  “陇油杂3号”的机收展示

  “每株158粒。”在居集镇油菜示范基地,临夏州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正在采集“陇油杂3号”的株果粒样本数据,在省农技推广总站研究员陈其鲜、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刘自刚、积石山县农技推广站主任马彬组成的专家组的见证下进行现场测产。当天在这里举行了“陇油杂3号”机械化收获生产示范观摩会。“陇油杂3号”是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发的一款优良油菜品种。这一品种不仅具有抗倒伏、耐裂角、株型紧凑、适合密植等优点,还具有成熟期一致的特点,因而非常适合机械化收割。此次观摩会,就是为了验证和展示该品种在实际农田条件下的机械化收获性能。

  积石山县现代产业研究院粮油农科小院在油菜和胡麻等粮油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他们在大河家镇和柳沟乡尕集村,结合耐密植单粒穴播技术,建成了玉米新品种“陇单339”的展示示范点,总面积达到700亩。同时,与全膜覆盖穴播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技术相结合,在居集镇甘藏村和柳沟乡尕集村集中示范油菜新品种“陇油杂3号”共400亩,以及胡麻新品种“陇亚10号”20余亩。

  在观摩会的高潮阶段,主持人一声“开收!”两台雷沃谷神收割机启动,在油菜田中疾驰,橙黄色的油菜秸秆被迅速卷入收割机内进行脱籽,然后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排回田地。在短短5分钟内,一亩油菜田被收割得干净利落。专家们现场查验了脱籽情况,对“陇油杂3号”的机械化收割性能给予高度评价。

  积石山春发农机农民合作社社长乔忠彪对机械化种植效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介绍说,今年合作社在居集镇甘藏村连片种植了“陇油杂3号”200亩。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实现了铺膜、施肥、播种一次完成。机械化作业不仅效率高,还显著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机械播种后,出苗齐、长势旺,整个生长期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和抗病能力。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进一步补充称,机械化收割效率极高,且脱籽干净,比传统人工收割节省4~5个人工费用。按每个人工100元计算,扣除每亩80元的机械费用后,每亩地可节约约400元的成本……

  “农科专家陇上行”科技服务活动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技能为切入点,通过示范和实地考察的方式,促使新技术在积石山县的有效推广和应用。通过一系列的示范和实地考察,提出了在农牧业生产中增强科技含量和提升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为积石山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