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普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山丹县科协打造“焉支先锋行”科普志愿服务品牌纪实
近年来,山丹县科协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责,紧紧扭住科普志愿服务这个“牛鼻子”,聚焦“建强科普队伍、盘活科普阵地、提升科学素质”,打造“焉支先锋行”科普志愿服务品牌,以“一支队伍、一个关键、一种模式、一批阵地”为着力点,探索创新科普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动科普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锻造“一支队伍”,汇聚工作动能
紧盯“科学教育、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功能定位,山丹县科协全力打造了一支业务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创新能力强的科普人才队伍。
整合县域人才资源,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全县科普志愿服务事业,吸纳教育、农业、林业、水务、卫生、社区等各行各业科技工作者,成立科普志愿服务队并授旗。有计划地组织科普志愿队成员分批次到甘肃科技馆等科普场馆观摩学习,组织5名科技辅导员参加甘肃科技馆举办的第八届科技辅导员大赛培训班,后续分二批次积极组织科普辅导员外出参加培训、竞技交流,同时邀请专家学者、科技骨干到科技馆进行现场指导,提升业务水平,倒逼服务方式转变。
扭住“一个关键”,强化科普效应
聚焦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强化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充分发挥山丹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省、市两级科普教育基地宣传作用,积极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进教室等科普宣传活动和研学旅行活动40余场(次),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充分发挥好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作用,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专题讲座5期,先后邀请市、县两级共12名专家围绕智慧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物联网等高科技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参训农户达4000余人(次)。依托老科协、老年大学、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积极开展“银铃科普行动”。充分发挥各级科协组织的作用,共开展科普宣传活动30余场(次),4000余名产业工人接受科普宣传教育,增强了职工的创新意识。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成员单位开展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座谈会,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能力、科学办事能力和科学履职水平。
创新“一种模式”,打造特色科普
山丹县科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着力找准制约科协事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打造综合“科普+”新模式,科普与文旅融合、创新与传统融合、科技与产业融合的空间载体,为创新“科普+”模式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体验,借助大马营镇“土豆驿站”旅游资源优势,积极申报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基地普及和传播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碧原蜂业的科普研学示范带动作用,与河西学院、培黎职业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宏志助航计划”全国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研学活动5批次。拓展科普宣传新形式,加快科普发展新路径。丰富科普内涵与品质,开辟了聚集科普要素发展特色展览,促进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推动科普资源均等化,拓展开阔了“学科学”的视野理念。
打造“一批阵地”,优化服务供给
建设特色科普场馆,不断实现展厅的改造升级,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资源优势,坚持馆校融合,共组织开展馆校联合科普志愿活动12次,参加师生1万余人次;组织开展“兔年兔趣,科普新年”主题科普活动、“喜迎中秋,欢度国庆”等特色品牌科普活动60余场(次),吸引2000余人(次)参加体验;主动接洽市、县部分机关单位来科技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衔接部分社团和团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今年以来共接待各级各类团队56个,服务8000余人(次)。注重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功能,走进乡镇、社区、城乡中小学校、军营等地,全年开展大篷车宣传活动42场(次),受益人次达6.84万人,极大地拓展了科普活动的覆盖面。不断完善科普阵地体系,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切入点,紧盯“一园一窗一廊一镇(村)一社区”基层科普阵地建设目标,持续在实体科普阵地建设方面重点培育、精心布局,打造科普公园、科普角、科普广场等,不断完善全县科普阵地体系,使科普阵地建设更加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深入人心,打通科普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记者 武文宣 通讯员 陈彩霞)
- 2024-08-30“小杂粮”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
- 2024-08-30敦煌学研究文献库正式上线
- 2024-08-30中核兰铀光伏发电(二期)项目通过并网验收
- 2024-08-30全球首个月球专业大模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