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呈丰稔 科技赋能——天水市科技馆春节系列活动扫描

孩子们体验VR项目。
记者 武文宣 通讯员 韩笑
春节期间,天水市科技馆围绕“蛇呈丰稔,科技赋能”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场兼具文化底蕴与科技魅力的科普文化盛宴。
记者从天水市科协了解到,春节期间天水市科技馆各项活动累计吸引公众参与人次1万余人,其中青少年占比高达86%。活动得到了《甘肃科技报》《天水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春节期间市民文化生活的亮点之一。
传承非遗,“剪”出新年祝福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审美情趣。
活动中,天水市科技馆特邀省级非遗传承人尹利珺老师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现场,尹利珺围绕天水非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传承现状,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让现场观众对剪纸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示范环节,尹老师细致展示了剪纸的基础技巧,从纸张的折叠、剪刀的运用力度与角度,到如何剪出流畅线条与精美图案,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和彩纸,开启了他们的创意之旅。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最终,一幅幅充满童趣与创意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灵动的生肖蛇、吉祥的福字、娇艳的花朵等图案,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也寄托了他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笔墨飘香,书写新春祈愿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符号,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
活动现场,来自天水维俊书法培训学校的老师们为公众带来了精彩的书法指导。老师们围绕春联和福字,详细讲述了它们的由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并深入讲解了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字体的风格特点与书写技巧。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春联和福字。
活动现场红灯笼高挂,与科技馆内现代感十足的展品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氛围,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沉浸在书法创作的乐趣之中。为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天水市科技馆特别设置了书法作品展示区与评选环节,邀请现场观众共同参与评选。此次活动收到书法作品80幅,评选出优秀作品30幅,并为获奖者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新年礼物。
“这样的科普活动不仅激发了参与者的创作热情,也让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天水市市民付建红说。
畅享视听,感受科幻魅力
为激发公众对科技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天水市科技馆精心准备了丰富多样的科技体验项目。科幻3D影片播放区每日循环播放多部经典科幻影片,从充满想象力的外星探索,到对未来城市的奇妙构想,每一部影片都带领观众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科幻之旅。
活动期间,科幻3D影片共播放52场次,累计观影人数达1.2万人。在VR体验区,“跨越千年,飞跃麦积山”项目备受欢迎,让公众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借助VR技术,参与者仿佛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那些历经千年岁月雕琢的石窟艺术,实现了科技与历史文化的奇妙碰撞,观众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深刻领略了科技的无限魅力。
灯谜花灯,科技文化交融
元宵节期间,天水市科技馆同样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传统节日氛围与科技元素紧密结合。元宵科普灯谜活动现场,谜面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传统的字谜、成语谜,还巧妙融入了科学小知识,既考验了参与者的知识储备,又让大家在猜谜过程中感受到科学与文化的奇妙交融,现场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参与,沉浸在解谜的乐趣中,展现了公众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花灯奇妙探索活动,为传统花灯制作注入了科技新内涵。现场,辅导教师首先向参与者介绍了花灯的传统制作工艺,随后引导大家运用科技思维进行创新。参与者们利用LED灯、传感器等现代科技材料,为花灯增添了发光、感应等新奇功能,赋予了传统花灯全新的生命力。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通过‘非遗+科技’的创新模式,成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系列科普活动不仅丰富了公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更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学习传统文化、感受科技魅力的优质平台,让市民在欢乐中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新春佳节。这不仅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激发了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探索热情与创新精神。”天水市科技馆馆长富锦涛表示。
- 2025-01-15彰显政治担当 勇于创新实践——甘肃省科协基层党建亮点工作纪实
- 2025-01-13省科协领导在兰州理工大学慰问科技工作者
- 2025-01-13兰州理工大学科协成立
- 2025-01-10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