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规模“诱惑”多只基金主动限购或暂停申购
原标题:拒绝规模“诱惑”!多只基金主动限购或暂停申购
公募管理人似乎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基金,不能被困在规模里。
作为生命之血,过去基金公司对规模趋之若鹜。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业内逐渐形成了新的共识——业绩才是立命之本。
今年以来,无论是对老基金的限购,还是对新基金的配售,都反映出基金公司和监管层在规模和业绩的取舍上更为理性。
拒绝规模的“诱惑”
A股结构性行情和7月的反弹行情,让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更深入人心。随之而来的资金涌入,既是诱惑也是考验。
不少基金公司选择拒绝诱惑,主动控制规模。据Wind统计,截至9月17日记者发稿前,7月份以来,有关公募基金暂停申购或者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多达上千条。
诚如大部分公告里提到的,限购的原因是“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维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上海一家公募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动限购一般是以保护持有人利益为出发点,有时候是基金经理认为无法管理更多的资金,有时候是原有客户不希望收益被摊薄,第二种情况在打新基金中尤为多见。
至于何时再打开申购,深圳一家公募人士表示,会综合多种因素决定,比如行情、投资者情绪、基金经理本人的意愿等。
以睿远成长价值为例,该产品在募集时限购50亿元,却被超700亿元资金抢筹。即便在成立后,睿远基金也保持了难得的清醒,设置了每天限购1000元的门槛。随后,又在7月份股市高歌猛进之际暂停申购,之后股市进入震荡调整期。
9月16日,睿远成长价值重新打开申购,被市场解读为看好后市,也有人称之为“为投资者做择时”。
让规模与能力相匹配
新基金的限购也渐成趋势。上半年,因错判市场情绪,没有限购之下,涌现了几只数百亿的爆款基金。
之后,也许是出于理性的考量,或是因为监管的指导,可以看到爆款基金的首募规模呈下降趋势,从最初动辄300亿元、200亿元,到后续的100亿元、80亿元、50亿元......
7月初,曾有消息称,监管层对“单只基金首募规模不得超过300亿”作出了窗口指导。随后,监管层迅速辟谣了该传闻。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监管目前对基金发行规模没有硬性的规定,但是会做出一定的指导。
“公司即将发行的一只基金,在申报时监管层给了三个规模档选择,综合考虑公司管理能力和渠道能力,我们选了最保守的那一档。”该人士表示,对于募集能力强的公司,或是有市场号召力的基金经理,在监管允许范围内,也可以选高一点的规模上限。
让规模与投资能力相匹配,也许才是背后的深意。
相关新闻
- 2020-09-11年内168名公募基金经理离任 多人“奔私”后升任高管
- 2019-12-16财通基金昔日定增乐视网酿苦果 公募规模3年难回顶峰
- 2019-10-28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启动 将带来哪些变化?
- 2019-10-24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