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情 >> 历史

文史窗丨张掖为何这么重要?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

2023-11-13 15:10 来源:新甘肃

  甘肃省的形状,像一只杠铃,两头宽中间狭,张掖就位于这个中间位置。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连续突击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王率众投降,封为漯阴侯,食邑10000户。

  汉朝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置属国,号为五属国,安置四万余匈奴降卒,后来二十余万匈奴部族也陆续从河西走廊赶来,五属国生生不息,一直为汉朝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和战马。

  这五个属国相隔数百里,彼此之间逐渐生疏,利于汉朝统治。属国周边一般都水草丰茂,适合游牧。汉朝置属国都尉,驻兵管辖。日后征战西域,汉朝会频繁调动属国的匈奴骑兵。

  河西走廊,这里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牛羊骏马为天下饶。河西走廊通西域,隔绝羌人、阻断匈奴。汉朝先后设酒泉郡(前121年)、张掖郡(前111年)、敦煌郡(前111年)、武威郡(前101年),合称河西四郡。

  匈奴失去河西走廊,作歌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焉支山又名胭脂山、燕支山。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百花岭(也叫百花池),海拔约3978米,向南纵目远眺,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焉支山挡住了北方的黄沙和寒风,因此焉支山与祁连山脉之间这片区域,山光草色翠相连,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进入这个走廊,气候比河西走廊其他地方更舒适,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

  河西四郡从东往西依次是:武威郡、张掖郡、酒泉、敦煌郡,合计领三十五个县,减去二三十万内迁的匈奴诸部,增加从中原迁入的人口,有71270户,280211人。张掖郡首府觻得(今张掖甘州区),领十县,有24352 户,88731人。

  张掖郡在原浑邪王故地,地处弱水(今黑河)绿洲和弱水下游,直达居延泽。朝廷希望“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或曰“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命名张掖。“张”是伸开的意思,与张姓无关。

  大马营河、童子坝河、洪水河、黑河、梨园河等从祁连山脉呼啸而下,交汇后称黑河,形成黑河绿洲,张掖城区就在这片绿洲上。

  张掖郡置一太守府和三都尉府,太守府在觻得(今张掖市区北部),北部居延泽附近建居延城,置居延都尉;弱水中游建肩水金关,置肩水都尉;焉支山下建番和城,置农都尉。

  西汉农都尉负责屯田牧马,为远征漠北和西域的汉军提供粮草和战马,大致来说焉支山东部主要屯田,发展为今天的金昌市,焉支山西部主要牧马,发展为今天的山丹马场。

  山丹马场,便位于焉支山下,总面积219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马场。盛夏时节,在雪山映衬下,蓝天白云,草原碧绿,花海如潮。把酒临风,纵马驰骋,令人心旷神怡,顿觉天地之博大和心灵之净美。

  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剽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

  607年(隋大业三年),隋炀帝巡游天下。

  八月初旬,天气凉爽,隋炀帝留楚国公杨素守国,亲率文武往榆林进发。一时海内富庶,百物丰美,宫帐器皿,皆极其奢侈。随行军士五十余万,战马十万余匹。辎重粮草,陆续于道,千里不绝。一路上龙旗蔽日,凤盖遮天,宸车似水,御马如蛟。

  到了晚上,隋炀帝登高一望,见灯火相接,连营数百里,就像天上列星一般。隋炀帝每到一处,郡县贡献的食物特产,堆山塞海而来,炀帝便召群臣览山川之胜,饮酒赋诗取乐。

  隋炀帝西巡至河西走廊,驻跸燕支山。高昌王麴伯雅、伊吾的吐屯设(监督官)及西域二十七国的国王、使者都在道旁拜谒,盛况空前。

  西域各国以强为尊,见隋朝兵甲之胜,十分畏服,齐声皆呼“万岁”。隋炀帝广选胡姬,乐不思归,百官苦劝才肯返京。

  通过在张掖举办的这次大会,隋朝在的声誉达到顶点,堪称是万国来朝。只可惜隋炀帝的摊子铺得太大,最终国破身亡。有人评价隋炀帝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修建大运河。

  唐朝时的甘州即今张掖,肃州即今酒泉,甘肃省名,即来自甘州和肃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