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情 >> 丝绸之路

传承敦煌文化 赓续丝路辉煌

2024-02-06 15:02 来源:酒泉日报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丝路重镇敦煌,多元文明在此交汇,孕育莫高窟的华光璀璨。

  2019年8月19日,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敦煌情,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情怀的生动写照,更是面向未来的深谋远虑——“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徐徐展开。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为目标,科学有效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倾力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走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交流融汇的创新发展之路。

  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照,凸显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伟大时代的波澜壮阔。

  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宝,在历史云烟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时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经由这些瑰宝,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才能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进而理解未来中国。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文化遗产,为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中国力量,更要讲好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故事,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敦煌,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此汇聚交融。“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只有心怀自信的民族,才能在历史潮流激荡中屹立不倒,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敦煌,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不朽见证,带着这样的包容与自信,敦煌以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基于此,我市着眼敦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全面激活敦煌国际显学研究高地动能。

  保护传承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方能激发文化共情。

  传承敦煌文化、赓续丝路辉煌,需要我们深化敦煌文化价值阐释,全面梳理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建立敦煌文化遗产标识系统。要加大敦煌文化文艺精品创作力度,鼓励和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敦煌文化艺术精品。

  传承敦煌文化、赓续丝路辉煌,需要我们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开展特色鲜明的非遗展览、展示和展演活动,实施青少年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推动非遗传承体系建设,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传承敦煌文化、赓续丝路辉煌,需要我们不断擦亮敦煌文化外交名片,将敦煌打造成“一带一路”文化基地,扩大敦煌研究院国际合作范围,把敦煌培育成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优化文化产业地理和空间布局,引导资本、技术、人才汇聚,形成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推动文艺精品走出去。

  传承敦煌文化、赓续丝路辉煌,需要我们统筹市、县两级媒体资源,构建覆盖广泛、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多元立体外宣格局,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做大做强敦煌文化环球连线品牌,努力提升敦煌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做足文明历史研究文章的基础上,讲好文明历史精彩的故事,传承文明历史精神的血脉,让“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的答案闪耀于中华儿女心魂,让敦煌文化遗产紧跟时代步伐,始终呈现生生不息的盛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