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情 >> 陇原风光

【小陇画报·309期】榆林窟:藏在峡谷峭壁上的千年传奇

2024-10-21 15:54 来源:中国甘肃网

  榆林窟又名榆林寺、万佛峡,位于瓜州县城南约70公里的榆林河(也叫踏实河)峡谷中,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

  榆林窟现存43个洞窟,壁画5200余平方米,彩塑270余身,历经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多个朝代,距今1000余年,是莫高窟的“姊妹窟”。

  两岸悬崖陡壁,河谷内绿树成荫,古榆挺立,流水潺潺,成沙漠戈壁深处一片生机绿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研学打卡。

  第7窟始建于北魏时期,是榆林窟现存最早的洞窟。窟内壁画与莫高窟同期壁画风格相同,人物造型健壮、比例适度、着西域式服饰,采用西域式的凹凸晕染手法,表现人物面部与身体的立体感,色彩质朴醇厚,多用石青、石绿绘制。

  第8窟始建于北周,隋代重修,有北周时期的菩萨造型和飞天形象。释迦佛于须弥座上结跏趺坐说法,后有火焰纹背光。两侧菩萨侍立,双手捧莲花供养。菩提树上悬挂垂帐形华盖,从菩提树上生出的大莲叶作为菩萨的华盖,形式新颖别致。

  第9窟始建于西魏,后经北周、隋、初唐、回鹘、清代时期重修。此窟南壁东侧绘有初唐说法图,神态端庄、目光慈祥的佛陀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身边二胁侍菩萨婀娜窈窕,着装华贵艳丽,说法图下方绘供养人像。

  第10窟缠枝忍冬莲荷纹人字披图案是北魏中期人字坡图案的主纹饰,虽源自西域,但所展现的却是中原汉代画像砖、石雕刻的风韵。莲荷纹均以宽粗的单色线涂画,波状如流的莲枝,弯弧回卷的荷叶形花饰,简洁浑厚的形象在净白底色衬托之下,如同剪影般美丽。

  第2窟令人注目的是西壁门南北两侧各有一铺水月观音画像。左幅水月观音,倚石抬头,山月流云,池不扬波,动中静态,一望千年……

  第2窟右幅水月观音,垂首静默,岸石竹枝,晴空无月,水波流动,静中动势,山泉奔流……

  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耕获图》“一种七获”画面将耕种、收割、扬场等场景在同一画面进行表现。一男子头戴斗笠,双手扶犁,正在犁地。一黑一黄两头健硕的耕牛拉犁前行,采用的是汉代以来“二牛抬杠”的农作方式。男子身后跟着一位妇女,正持筐往犁过的地里播撒种子。整个画面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再现了唐人的劳动生活。

  第25窟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代表性洞窟,中间为观无量寿经变的主体部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中部为七宝池中的露天殿堂,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金刚宝座上,施无畏印,肃穆庄严,头顶上罩着华丽的宝盖和幡幢,上方飞天撒花飞舞,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分座左右,供养菩萨四面环绕。七宝池殿前的平台上乐天成八字形座在毯子上,吹奏着不同的乐器。

  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之乐队图中,一舞伎在联珠纹方毯上振双臂击腰鼓,踏歌起舞,舞姿雄健激昂,眼睛注视着身旁弹琵琶的迦陵频伽乐伎。两侧各有一组四人乐队坐毯上面对舞伎伴奏,使用乐器为直项方头琵琶、笙、筚篥、海螺、拍板、排箫、横笛和竖笛。近年来,围绕榆林窟的保护与传承,当地持续修复壁画、加固崖体,让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千年石窟焕发新生。

  本期小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啦,关注《小陇画报》,了解更多甘肃美景、人文历史、独特民俗,咱们下期再见。

  本期摄影:

  孙志军 张伟文 吴健 赵文生余生吉

  文字: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狄东阳 屈杰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