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马蹄寺石窟群:绝壁之上,镶嵌在山体之内的宝塔
原标题:马蹄寺石窟群:绝壁之上,镶嵌在山体之内的宝塔
编者按
“探访石窟艺术轨迹,传承千年文化脉搏。”10月15日至20日,“千年石窟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在中国甘肃举行。
活动期间,顶端新闻推出《探访“千年石窟”》系列报道,期间顶端新闻记者沿着石窟走廊穿越甘肃,参观探访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景区,带领大家近距离感知石窟艺术,领略中国石窟的价值和魅力。
10月17日,探访第四站,顶端新闻记者来到张掖市,位于祁连雪山脚下的马蹄寺石窟群,探访这座将栈道镶嵌在山体之内的石窟,在肃南感受裕固族的民俗风情。
顶端新闻记者王佳卉
寺名由来:天马下凡饮水后留下马蹄印
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多年的历史,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处组成,分布在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山顶一石窟内留有深深的马蹄足迹,传说是天马下凡在此饮水时。一马蹄印落在这里的一块岩石上,寺院由此而得名。如今,这块蹄印石被保存在马王殿内。
(天马蹄印)
马蹄寺石窟群尚存有文物遗迹的洞窟37个,佛雕舍利塔320多个,窟群分布在长约二十公里的山崖或近水的岩壁上。窟内保存有北凉、北魏、西魏、隋、唐、元、明、清历代珍贵塑像500余身,壁画2500多平方米。
历史悠久的马蹄寺石窟群与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并称为“河西佛教圣地三大艺术宝窟”。
(千佛洞)
“三十三天”石窟:开凿在高约百米崖壁上的石窟
“三十三天”石窟在半山绝壁上是如何修建的?游客又如何上去?第一眼看到“三十三天”石窟的游客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三十三天”石窟这种将栈道修建在岩体内部,在我国内是比较罕见的一种石窟形制,形状如同一座佛像塔镶嵌在百米多高的绝壁悬崖之上
据了解,“三十三天”石窟从北朝开始开凿,先后历时几百年,石窟开凿在普光寺的红砂岩壁上,距地表四十三米,石窟下大上小,呈宝塔形,共七层二十一窟。洞窟层层叠叠,每层之间都有隧道相通。
(“三十三天”石窟山体内部栈道)
由第一层的北边入内,隧道呈“之”字形,回廊曲折。里边只能容纳一个人行走,两个人并坐,一共上去有129个台阶。石窟中的石砌台阶百转千回,高低不一,不少阶梯需要手脚并用才能上去,其艰难程度激发了游客的攀登欲,也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登三十三天真遗憾”的说法。
独树一帜的裕固族民俗风情
马蹄寺石窟群地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来到马蹄寺景区,可以看到裕固族人民穿着“衣领高、帽红缨”的民族传统服饰,唱着悠扬的歌曲,舞动着轻盈的舞姿,感受裕固族人民独树一帜的民俗风情。可以说,马蹄寺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
(裕固族人民吟唱民族歌曲)
裕固族与其他北方游牧民族一样,广袤的草原环境和长年的马背生活,孕育了他们粗犷、奔放的气质和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裕固族民歌,不仅保留了古代丁零、突厥、回鹘等民族民歌的诸多特点,而且与现代匈牙利民歌有许多相似之处,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歌,更是突厥、蒙古族民歌以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对于挖掘研究和保护传承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基础性作用。
2006年,裕固族民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2024-10-21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疾风知劲草——“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络主题活动张掖采访见闻
- 2024-10-21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打卡敦煌印局:青春沙州的时尚表达
- 2024-10-212024年气候未来与智能农业论坛在兰州大学举办
- 2024-10-21今年前9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3.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