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情 >> 经济社会发展 >> 社会事业

【甘快看】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天梯山石窟:数字档案留存 让石窟再遇古凉州

2024-10-23 09:02 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千年石窟匠心传承丨天梯山石窟:数字档案留存让石窟再遇古凉州

  光明网讯(记者 郝梦晗)“天梯山石窟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源头,而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则是天梯山石窟的继续和发展,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标志。”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宣教部副主任鲍睿说。

  10月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甘肃省委网信办、甘肃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千年石窟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走进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了解天梯山石窟的历史与文化。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坐落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南50公里处的张义镇灯山村。它开凿于北凉国王沮渠蒙逊时期,是我国首个由君主主持开凿的石窟,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天梯山石窟与河西走廊其他的石窟共同组成了凉州石窟群,这些石窟在形制上大多摹拟椭圆形平面、穹窿顶的草庐形式,主体体型高大,以三世佛和千佛的造像为主。其历史地位显赫,被史学界尊为“石窟鼻祖”和“石窟源头”。

  丝路石窟走廊示意图(光明网记者郝梦晗摄)

  天梯山石窟目前开放的是第13窟,也是最大的洞窟,窟中的释迦牟尼造像高28米,依山面水而坐,右臂前伸,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鲍睿表示,天梯山石窟在开凿过程中形成了一批能工巧匠,为北魏开凿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提供了样本和技术力量,这种艺术风格被承袭下来,使得中原佛教艺术的成就也闪耀着凉州石窟的光彩。

  天梯山石窟释伽牟尼造像(光明网记者郝梦晗摄)

  天梯山石窟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986年,著名石窟寺考古学家宿白先生提出了“凉州模式”的概念,认为天梯山石窟等早期石窟是佛教进入中国的清晰线索和深刻烙印,它们承袭新疆龟兹等地的造像传统,并最早开始融合汉地艺术,形成独具特色的石窟样式。

  石窟内壁画(光明网记者郝梦晗摄)

  天梯山石窟保留有壁画300多平方米,彩塑50多尊,其中明代壁画占有相当数量,风格大多沿袭前代。然而,由于天梯山石窟山体质地结构松软,经历了上千年自然老化以及地震等灾害后,洞窟中的壁画和彩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天梯山石窟在修护过程中秉承着“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介入”“最大兼容”的原则,依照病害轻重程度进行精心修复。2015年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数字化项目启动,目前已建立起全面的数字档案。利用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数字化技术,将天梯山石窟中的古代壁画和彩塑艺术在数字空间中虚拟展现出来,得以永久留存,持续传承。

  近年来,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实施了多项保护修复项目。共计修复壁画、塑像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2001年,天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工作为再现天梯神韵、凉州佛光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