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靶向攻坚克难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文/民乐县人社局 王得孝
2019年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民乐县人社局组织工作人员赴县内部分乡镇、企业、扶贫车间就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及成效
2019年以来,民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就业政策,按照县域经济“一轴四区”“一带四路”的总体部署,聚焦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把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促进输转就业增加收入为目标,同时积极发挥社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不断夯实民生基础,强化扶持政策落实,技能培训、组织化输转、扶贫车间建设、社会保险兜底保障等各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兜底政策。进一步摸清应参保人员的底数和结构,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掌握重点难点对象,进村入户推进参保。建立特殊困难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确保精准识别。积极联动民政、残联、扶贫等部门建立了特殊困难人员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民乐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际情况,按人员年龄段、人员性质分类建立了多方位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加强与扶贫办及时沟通衔接,动态精准掌握贫困人员增减变化,坚决做到贫困人员信息有更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同步更新。截至2019年底,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9381人,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14058人,其中16~59周岁参保人员10634人,60周岁及以上领取待遇342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政府代缴率100%,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不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5323人,其中16周岁以下不符合参保条件的2974人;应征服兵役10人;服刑人员2人;全日制在校生1733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04人。大力建设“扶贫车间”。进一步鼓励小微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建立扶贫车间就近就地吸纳贫困劳动力,拓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渠道,立足民乐县特色产业,加快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搭台、贫困户参与”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新建、龙头企业创建、各类经济组织参与等多种形式,拓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渠道,推进“扶贫车间”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底,已经认定海升集团、民乐县陇上乡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井泉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等21家“扶贫车间”,累计带动3000多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71人,第一批“扶贫车间一次性补助”40万元已发放到位,发放就业奖补15.3万元。精准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坚持“以产定培、以需定培、以岗定培”的原则,扎实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需求调查,依托现有的饮食特色、食用菌和花卉栽培、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链,紧扣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需求,结合张掖海升集团等重点用工企业,围绕六坝田园综合体、祁连山浅山区冷凉经济产业带、戈壁设施农业、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民乐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学校、英泰职业培训中心、俊杰职业培训中心、晶国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及农村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覆盖市场需求旺盛的各工种的优势,精准开展“菜单式”培训,“保姆式”服务,确保每个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至少掌握一门就业技能,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2019年底全县完成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6106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79人。建设农村劳动力市场。按照县域经济“一轴四区”“一带四路”的总体部署,规划沿国道227线民乐段、民南公路沿线镇、生态工业园区圆梦苑小区建设等7个劳动力市场,其中县级劳动力市场1个,乡镇劳动力市场5个,生态工业园区劳动力市场1个。目前已建成县级和南古、丰乐、永固、六坝、圆梦苑6个劳动力市场,新天劳动力市场正在积极建设,基本实现了市、县、镇三级信息互联互通和劳务就业信息全域覆盖,为县域用人单位、雇主和务工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用工求职登记、培训登记等服务。已发布各类务工信息1500余条,开展招聘会58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753人。加大劳务输转工作力度。依托全县189户劳务中介机构、217名劳务经纪人和带头人市场载体的组织输出作用和劳务品牌带动输转效应,实现劳务输转组织化。紧扣全县生态工业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六坝田园综合体、扁都口大景区建设等重点项目以及同仁堂药业、井泉药业、海升集团等重点企业,围绕稳外输和扩内转,利用已建成的县、镇级劳动力市场和劳务中介机构,在稳定以新疆为主的西部劳务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开辟拓展省外南京、苏州、广州、深圳等东部城市更多信誉度高、需求量大、工资待遇好的劳务基地,积极促进异地转移就业。2019年底,实现劳务输转人数8.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21亿元,其中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875人。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扶贫车间带动作用有待提高。现有的扶贫车间多,主要依托种植业、乡村旅游业建设,因此受季节因素影响大。部分在扶贫车间就业的建档立卡劳动力有不愿脱贫的消极思想,在核查工作中隐瞒自己的真实就业情况。因灵活用工、季节性用工,个别扶贫车间负责人不愿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
(二)就业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资源整合不到位,培训与转移就业的精密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性不够强,有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实现稳定就业工作方面还有欠缺。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鼓励民乐县有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激励措施相对较少。
(四)监控制度不完善。清零筛查摸底时因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异地参加其他养老保险不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代缴范围未参保的部分贫困人员,如果因失业,参加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中途断保,断保后无法及时监控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范畴。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扶贫车间建设。
进一步夯实产业扶贫基础,充分学习兄弟县区关于扶贫车间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创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和氛围;充分用好省市扶贫车间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生产线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广泛收集县、乡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鼓励返乡办厂,培育现代企业家;打造返乡创业平台,吸引鼓励优秀创业者回乡创业,协调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密切配合,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帮助建设扶贫车间。
(二)促进“扶贫车间”的规范化管理。
“扶贫车间”是新事物,开设“扶贫车间”,必须重点依靠乡镇和村一级的力量,广泛动员发动,使农户充分认识到“扶贫车间”在扶贫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加强沟通联系,引导“扶贫车间”与农户签订承揽合同和劳动合同,保障农户利益;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紧密配合,解决扶贫车间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车间扶贫工作常态长效。
(三)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就业补贴项目。
鼓励有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加快民乐县农村贫困家庭脱贫步伐。做好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就业交通补助发放工作。为外出务工的民乐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劳动年龄内的劳动力(男16周岁~60周岁,女16周岁~55周岁)以200元标准,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年可申报一次交通补助,一年内不得重复申报和享受。
(四)围绕市场、突出实效,量身打造培训内容。
根据市场需要,积极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专业,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培训,使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建立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利益共赢”的对接机制。实行优势工种与就业市场对接。围绕民乐县的电工、焊工、钢筋工、家政服务等优势工种,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操作、订单培训、以岗代训等形式,抓住务工人员回家探亲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加强与民乐县项目建设单位的联系,发挥劳务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做好培训与用工的有效对接。
(五)加快劳务输转。
充分发挥民乐县已建劳动力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劳动力群体特征,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依托劳务基地往外输。加强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劳务合作基地的联系,建立有地区辐射面的劳务基地。与江苏、广东、新疆、青海等地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并建立务工人员服务工作站,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依托劳务能人往外带。加强与在外务工成功人士的沟通联系,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
(六)加强数据筛查比对。
首先要建立起动态管理数据库,通过共享民乐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数据库适时筛选比对动态监测贫困人员是否断保。其次针对异地参加养老保险无法通过共享数据筛选的,每季度下发各镇、社区核查一次其是否断保并上报核查情况表。保证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中途断保贫困人员一个不落地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代缴范围。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