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2.9亿农民工群体致敬——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
编者按: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复工复产政策的出台,农民工返岗复工在有序推进,目前返岗复工的农民工达到7800万人。
不仅是此次疫情期间,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可歌可泣、可圈可点,进入新时代大量新生代农民工投身家庭服务、快递、外卖、网约车服务等新业态,大批优秀农民工技工正在成长为新工匠,“五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催生新“城归”。
农民工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哪些卓越贡献?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自身有哪些特点?新时代农民工发展有哪些特色?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采访了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
新时代下农民工发展呈现“三新”趋势
【记者】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群体发展体现了哪些新趋势?
【杨志明】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面对劳动就业、工资增长、技能提升的新挑战,其与生俱来的市场经济特质与经济转型的要求相契合,出现“三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大量新生代农民工投身家庭服务、快递、送外卖等新业态。家庭服务业持续发展,年均吸纳农民工百万人。我国快递业的发展带动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拓展了农民工就业空间。也可以说,是农民工支撑着中国快递业的崛起。
二是大批优秀农民工技工正在成长为新工匠。中国将迎来技工时代,大规模的、卓有成效的技能培训将极大提升农民工技能素质,众多农民工顺应经济转型、适应产业升级,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业型的新时代劳动者,释放出技能红利,造就了庞大的农民工技能大军。
三是“五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催生新“城归”。当年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被称为“海归”,如今农民工返乡创业可称为“城归”。近年来,“城归”创业正在异军突起,一拨拨曾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经过城市打工的历练和积累,带着技术、项目、资金和营销渠道,怀着乡村情感返乡创业。如同热带雨林般适应环境而快速生长,为振兴乡村注入生机,尤其是在扶贫攻坚中发挥着吸纳就地就业、推进精准脱贫的开拓作用。“城归”创业正以独特的方式,解决着中西部边远地区留不住劳动力、招商引资困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难以落地等诸多难题,丰富着新型城镇化和振兴乡村的新实践,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呈现闪光点。
【记者】我国农民工发展道路有什么特色?
【杨志明】中国农民工经历了四次大发展浪潮,每次浪潮后都迈上一个发展的新台阶。从上世纪80年代“离土不离乡、就地进工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90年代“离土又离乡、进城进工厂”,新世纪以来跨越大江南北大规模到沿海就业,到党的十八大后加强技能培训、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大后,进入提升技能、融入城市的市民化新时代。中国农民工走过了光辉发展历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亿万农民工的艰苦奋斗,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发展道路。
特在哪里?它有别于国际上农业劳动力转移 — 工业化与城镇化、进城就业与进城落户两个同步的一般规律,最具特色的是“就业带动”“保障地权”“渐近落户”,尤其为进城的农民工在农村保留了“地权”(土地承包经营继承权、宅基地使用继承权、集体经济分红权),使农民工进得了城也回得了乡,进退有据,是世界农业劳动力转移史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的亮点。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约2.9亿人,相当于欧洲劳动力总和,规模之大、流动之大、贡献之大、潜力之大,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在世界范围前所未有。
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宝贵人力资源。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年轻而富有活力,文化素质较高,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快,融入城市生活的动机强烈。他们的权益诉求与其父辈相比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由以往进城挣钱回乡发展向进城就业融入城市转变;由要求工资支付保障向提供社会保险转变;由改善住宿条件向要求提供公共服务,分享企业、城市改革发展成果转变。同时,他们的追求也开始向权益平等、归属感、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层面拓展。他们的殷切期待正是实现共享发展新理念的新实践,应加大对他们的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他们的技能素质,从以体力型为主转向以技能型为主的发展新路,以适应经济转型对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新要求。
农民工群体在各行各业百花齐放
【记者】日前,您主编的《七十年七十位农民工口述历史》一书问世。该书展现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在城市与乡村间行走、奋斗、成功的历史。请问该书是如何展现农民工风貌的?
【杨志明】本书试图从七个方面集中反映农民工的风貌。在规模化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制造业中,有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技能大师,有从汽车维修工成长为汽车零件改进创新的技术专家。在朝着新型建筑业发展的农民工建设大军中,有砌墙业绩突出并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的,有“瓷砖小哥”登上世界技能大赛舞台的。
在餐饮、保洁等传统服务业态“有中出新”和现代服务业态“无中生有”的交织演进中,有着越来越多农民工的身影。有快递小哥苦练当上飞行员的,有从淘宝店卖书走向纳斯达克敲钟的网店快手,还有进京成名的山西刀削面、走红纽约的兰州马华拉面“大师傅”。
高技能人才是农民工的中坚力量,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中不乏一批勤学苦钻、练就一身超人本领的技能高手。其中,有巧夺天工绣出国礼精品而走向世界的苏绣大师,有创出高铁安全网技术专利的“天眼”技师,也有现代海港的“神吊手”,真是“七十二行”出状元。
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城归中,有从晋北来北京摸爬滚打发展起来的“水果大王”“圣女果大王”,还有从北京新发地做保安成长到高管仍不忘让家乡河西走廊绿色果蔬进京的。
从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农民工是精准扶贫的坚实力量,往往是打工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人脱贫一拨。在这些农民工中,有在乌蒙山开发出野生甜茶的,有靠规模化饲养“走地鸡”使其成为抢手货的,有在工业园区当“头”后开发家乡人力资源、让更多乡亲脱贫的,还有开网店卖红枣带领乡亲走上互联网致富之路的,不胜枚举。
促进“四融”提升“十有”助力市民化
【记者】走入新时代,您对农民工群体有哪些期望?
【杨志明】农民工进入新时代的新变化还在继续,农民工的故事还在继续,关注新时代农民工的成长还在继续。随着老一代农民工陆续退出劳动力市场,0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进入城镇务工经商。
走进新时代的农民工正在党和政府支持与自身努力的双重作用下,积极改变掌握技能、融入城市的种种困难。提升“十有”(进城有工作、上岗有技能、收入有增长、劳动有保护、参保有办法、维权有渠道、住宿有改善、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将融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难题和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改善住宿已经列入中央经济工作内容,促进“四融”(农民工融入企业、家庭融入社区、子女融入学校、群体融入社会)的市民化进程将在国家现代化治理中不断推进,农民工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正成为中国梦的最大奋斗群体和受益群体。
每当天刚亮,就看到农民工已经开始保洁城市,不少家服人员早起为家庭里老人、小孩做饭,很多农民工赶往建设工地、走进厂房车间,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快递小哥奔走在大街小巷,不少农民工干着苦脏险累的活……他们为城市创造财富,为城市幸福生活奔波劳作,为老龄化加速的大城市注入了活力,想到这里,情不自禁地从心里燃起:向农民工致敬!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