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专项引才成效问题及建议
自2018年起,在兰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兰州市人社局牵头组织有引才需求的区县、市直部门(单位)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相对集中的省(市)开展了专项引才活动。为进一步做好引才工作,兰州市人社局组织力量对两年来引才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共组织专项引才2批次,计划引进386岗761人,实际引进一流大学高校毕业生320人(含2019年签约的163人)。这项工作实施以来,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干部队伍结构,为建设“都会城市、精致兰州”集聚了一批年轻优秀的高层次人才,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效应。
二、专项引才的几个特点
赴高校专项引才采取现场报名、现场面试考核、现场签订协议书的方式进行,提升了引才“门槛”、简化了引才程序、提高了引才效率,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引才工作机制进一步突破创新。组织实施赴高校专项引才是在2017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兰州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基础上的一次积极探索创新。一是在标准范围上,与常规引才面向211院校不同,专项引才范围只限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毕业生,进一步提升了引才“门槛”。二是在工作程序上,取消了笔试环节,采取现场报名、现场面试考核、现场签订协议书的方式进行,由各用人单位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考核组,对报名人员进行现场面试考核,简化了工作程序,引才岗位配适度更为精准,工作流程更为紧凑有效。三是在优惠政策上,2019年8月1日,兰州市人社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印发了《兰州市赴外专项引才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租房补贴发放办法》,专项引才引进的优秀毕业生均可享受博士每月2000元、硕士每月1500元、本科每月1000月的租房补贴,连续发放3年;缩减“三县一区”引进人员市内流动年限为3年。四是在编制管理上,专项引才中,如用人单位暂无事业编制空缺或无下属事业单位,可申请使用市级周转池编制,极大地缓解了编制和用人的现实矛盾。五是在制度完善上,在认真总结2018年赴高校专项引才工作的基础上,先后6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关于2019年赴高校开展专项引才的实施方案》,重新规范了专项引进14项流程,专项引才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六是在组织领导上,专项引才工作由市委常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立了专项引才领导小组,并下设工作组,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市委常委、组织部主要领导亲自审定《方案》,亲临引才现场视察指导,全程督导推进,规格高、力度大。各部门、各区县迅即行动、全面落实,深入分析本单位人才需求现状,单位主要领导审定招聘计划,引才小分队梯次搭配合理,执行效率高。引才期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力落实。
(二)服务保障质量进一步优化提升。赴高校专项引才是兰州市人才引进工作的一项新举措,社会关注度高,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积极答疑解惑,跟进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一是认真答疑解惑。严密组织召开赴高校专项引才工作培训会议,督促相关业务科室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兰州市现行人才引进各项政策规定,做到人才引进政策规定“一口清”。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耐心接听每一个电话、及时回应每一个疑问、详细解答每一个问题,积极树立了政府部门良好形象。二是坚持按需分配。精准掌握用人单位、引进人员双方需求意向,统筹安排2018年引进的56名周转池人员工作单位,收集整理区县和市直22家单位人才需求共75岗87人,先后3次向市直10余家单位重点推荐了“冷门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引进人才各得其所、人尽其才。三是加强沟通联系。引才小分队归队后,第一时间建立了周转池人员微信联系群;公示后,将所有引进人员拉入“兰州市赴高校专项引才群”,及时发布后续工作动态、认真答疑解惑、大力宣传兰州市人才优惠政策,确保联系不断线,打好了“感情牌”。
(三)引育结合程度进一步深化提高。坚持把人才引进和后续培养相结合,不断提高引进人员履职能力。一是把好“入口关”。坚持按岗设定专业,在征集岗位需求计划中,统一参照《2016年甘肃省考试录用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专业分类参考目录(试行)》,同一大类专业设置多个小专业,研究生具体到二级学科中某几个专业,本科生具体到学科类中某几个专业,确保岗位设置公平公正。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报名资格审查环节中各级具体职责,逐级审核签字,统一留底备案。二是把好“培训关”。2019年8月12日至16日,集中5天时间,采取集中授课、集体活动、交流发言等方式,协同市委组织部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举办了2018年引进人才岗前培训班。培训中,邀请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才政策、公文写作、公务礼仪等内容,组织开展了主题演讲比赛、足球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广大参训学员认真学习思考,积极锻炼能力素质,为入职前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把好“育才关”。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明确了各用人单位对引才人才管理、培养、考核的各项职责。按照人岗相适原则,2019年引才公告中明确了引才人员调任到党政机关工作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动力。
(四)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扩大增强。注重多渠道全方位加强本市人才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一方面,抓住传统宣传阵地。专项引才期间,在每个招聘会场张贴宣传海报、宣传横幅,设置公告和最新岗位需求表易拉宝,现场全程滚动播放兰州市主题宣传片,发放宣传册、微信二维码卡片,提供现场咨询。另一方面,注重媒体网络宣传。每个引才点工作结束后,动态调整招聘岗位,第一时间在市人社局官网、金城人才和兰州人社微信公众号上动态发布岗位需求表,编发推送兰州市2019年专项引才工作动态,市人社局网站等媒体专项引才信息总点击量超过10万次,兰州市人才工作政策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增强。
三、专项引才引进人员情况分析及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
(一)引进人员情况分析。两年来,全市共引进一流大学高校毕业生320人。一是从签约单位看,区位因素对引进情况有较大影响。“主城四区及市直部门”区位优势突出,引进288人,占总数90%,占其计划引进人数的76.6%;“三县一区”受地理位置偏远等不利因素影响,引进32人,占总数的10%,占其计划引进人数的40%。二是从学历层次看,引进人才学历层次起点高,硕士研究生达到44%,本科生占56%。三是从毕业时间看,专项引才对往届生吸引力更强。应届生88人,占27.5%;往届生232人,占72.5%。四是从生源地分布看,引进人员主体仍是本省生源。其中甘肃籍生源284人,占88.75%;外省生源36人,占11.25%。五是从男女性别看,男女比例基本适中。男性159人,占49.6%;女性161人,占50.4%。六是从毕业生学校看,签约学生涉及38所高校,占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90.5%。其中引进兰州大学毕业生128人,占40%。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4所高校无人应聘。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方面,“三县一区”受区位等因素所限,人才引进比较困难。从两年引才情况看,“三县一区”受地理位置偏远等不利因素影响,以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门槛”较高、与“主城四区”和市直部门同步引才劣势明显,引进人数仅占总引进人数的10%,占其计划引进人数的40%,人才引进较为困难。另一方面,签约人员履约意识不强、限制措施不够严格,弃约率较高。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现实,部分学生因“保底求稳”思想驱使,与兰州市用人单位签订引进协议书后,继续参加了公务员招考、考取研究生或选择到其他城市就业等,这一类情况占总弃约人数的58.8%。横向比较一线城市,本市事业单位人员薪酬水平还不够高,在协议约束方面采取的措施也较为宽容,弃约“成本”较低。
四、关于下一步专项引才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问题和情况,建议下一步专项引才工作根据各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和现实状况,强化分类施策,确保引才取得更好成效。
一是将引才权限下放至8区县和陆港管委会、经济区、高新区,由以上单位根据人才需求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引才计划,报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自行组织开展引才或与市上同步引才。红古区、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一些特殊岗位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可放宽到211院校。二是区县、市直部门可分批组织开展专项引才,避免学生扎堆报名市直部门、区县报名人员过少的情况。三是在专业要求上尽量宽泛,防止因专业设置过窄,使一些优秀学生想报名但因所学专业与岗位要求不一致而放弃的现象。四是在引才点选取上,建议只在北京、西安、兰州设立招聘点,2019年专项引才中此三地签约人数占总数的96%。五是对专项引才剩余岗位,由各用人单位对专业设置调整后,重新提出引才需求,适时组织专项引才。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