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技能培训 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综合素质助推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文/华亭市人社局 钱雪燕
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农民增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富民产业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而发展富民产业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于经营主体的创新和活力,而创新和活力来源于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快速推进,华亭农业正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农业的转变,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有力推动了全市脱贫攻坚步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创新和活力,加快农民富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已是华亭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头等大事。
一、华亭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现状
近年来,华亭市委、市政府不断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大力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创新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华亭市被列为甘肃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和中药材、干果生产基地,“华亭大黄”“华亭独活”“华亭核桃”地理商标通过国家核准注册,以核桃、药材、蔬菜为支柱的“五大三特”产业逐步壮大,富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不断筑牢。截至目前,全市核桃、药材、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8.51万亩、3.5万亩和3.03万亩,牛饲养量达到了8.35万头。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民。华亭市农业生产经营总体主要以农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占经营主体80%以上。这部分经营主体既从事种植业、又从事养殖业,经营模式小而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和联结农户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纽带。目前,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4家(其中种植业136家,养殖业158家),成员总数26370户,联结基地1.9万亩,带动农户16233户,发挥着联接生产和市场、扩大经营规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等重要作用。
(三)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是稳定和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柱。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5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农产品经营企业13家),累计联结各类农产品基地达1.39万亩,带动农户9442户。
(四)种养规模经营大户。以规模经营大户为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市培育专业种养大户2100多户(其中种植业1500户占71.4%,养殖业600户占28.6%),建有各类种养示范基地13个。种养大户的培育壮大,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育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业实用人才。
二、全市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总体综合素质偏低。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善思考懂技能有能力高素质农村劳动力不断融入城市,从事二三产业。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5060”人员,这部分经营主体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技能水平不高,思想观念保守,市场化意识不强,总体综合素质不高,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发展产业技能缺乏。近年来,华亭市不断加大农村技能培训力度,每年举办核桃种植、家畜养殖等各类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班110多期,技能培训6000多人(次),全市农村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随着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新项目和新品种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科技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总体较低,与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生产经营理念陈旧。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要求农业生产者善经营懂市场会管理。但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思想观念守旧固化,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创新思维受限,农业生产经营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市场分析预测能力较低,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政策法规观念淡薄。懂政策知法规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备要素和必然要求。目前,多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各项涉农政策了解肤浅,仅限于减免农业税、粮食补贴等,对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政策法规意识较为淡薄,在生产经营中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也易受到不法商人欺瞒哄骗,抵御风险能力较弱,难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提升综合素质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建议
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从实践看,加大农民素质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综合素质,培育和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富民产业发展,是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一是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农民群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其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知识、科学管理知识、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加快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关键要培育发展现代新型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走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而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要结合实际,充分整合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坚持市乡村层层教育培训的原则,通过举办农村夜校、农广校、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政策法规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水平和生产经营科学管理水平,增强法规政策应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民群众文化、科技、市场、经营管理等知识达到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水平,逐步培树一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进脱贫攻坚的力量之源。
二是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富民产业发展的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科学素养、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必须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实施农村技能提升培训工程。针对种养大户,要紧密结合核桃、药材、蔬菜、草蓄、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发,着力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种养技能;针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要开展市场营销、品牌意识、法规政策及科学管理经营等知识培训,提升管理经营水平。要按照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一技一训,一业一训,加强技能评审力度,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持证上岗,努力造就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要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在每个乡镇、村社开展一产一训,一品一训,促进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市每年应开展核桃树种植、蔬菜栽培、家畜养殖等农村技能培训不少于120场次,培训人数8000名以上,努力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掌握一技之能,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三是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切实转化思想观念。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素质,必须加强文化、科普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以及自主、竞争、平等、民主、科学、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才能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播媒介,为农民提供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和市场经济信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不良风气,改变思想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科学文化氛围,为实现现代农业打牢基础。同时,要增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开设农业信息专栏以及开展电子计算机应用、农业信息网络查询、农产品网上交易、QQ应用等现代网络计算机知识培训,帮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应用等方面及时获取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意识,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能力。
四是增强法规政策意识,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政策法规教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只有懂政策,知法规,才能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应用法规政策,规避生产经营风险,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文化下乡、法律下乡、普法教育宣传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宣传形式,积极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灌输法规政策知识,增强农民的法规政策观念,提高应用法规政策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要经常性地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学习与其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剖析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他们知法规,懂政策,依法依规办事,提高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并能够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生产经营主体。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