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努力实现甘肃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努力实现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 周丽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一年来,全省人社系统悉心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把促进就业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和重大政治责任,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有效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影响,推动城乡就业形势止跌回升、企稳向好,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了人社力量。
坚持减负纾困稳岗位。稳就业,首要的是要保市场主体。稳定就业岗位,才能稳住就业基本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巨大冲击,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援企减负稳岗等一揽子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与企业共渡难关。各级人社部门站位一线,闻令而动,急企业之所急,忧企业之所忧,打出“减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阶段性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允许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扩大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政策受益面,对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给予奖补等,惠企力度空前。截至7月底,为657户企业缓缴社保费2.94亿元,为13.59万户企业减免社保费39.66亿元,返还失业保险金7.69亿元,惠及企业1.61万户、职工103.8万人,发放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奖补和务工补贴1.88亿元,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受益面覆盖到每个在岗职工。在积极就业政策的对冲下,截至7月底,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96万人、任务过半,城镇登记失业率2.93%、保持在合理区间达到预期目标。全省没有发生规模性减员裁员和集体劳动争议,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底线。
坚持多措并举扩增量。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联动,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在城镇就业方面,着力提升投资和产业带动就业能力,围绕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打造“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速同比增长1.5%,为就业增长提供了根本支撑。我们联合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开展稳就业保就业专项行动,金融机构发放省级重点支持企业贷款406.26亿元,政府性担保机构累计为848户企业提供41.57亿元担保贷款,为企业发展及时注入源头活水。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联合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开展稳就业保就业专项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77亿元,是2019年全年的2.4倍,吸纳带动就业14万人。建成127家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吸纳带动就业8.2万余人。在转移就业方面,坚持稳东西进策略,与15个省市区建立省际劳务协作机制,发挥103个劳务机构和省内劳务经纪人的作用,加强用工岗位收集,集中定向推送招工信息,积极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省外转移就业人数同比基本保持稳定。深入推进品牌战略,积极擦亮、打造“陇原妹”“礼贤嫂”“天水白娃娃”“镇原护工”等精品劳务品牌,抢占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大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力度、鼓励返乡创业等措施,省内就近就地就业人数达310.1万人,占转移就业人数的近六成。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稳步扩大扶贫车间规模,健全党组织和妇女组织,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推动扶贫车间健康可持续发展。截至7月底,累计建成扶贫车间2298家,总规模位居全国第六,吸纳劳动力9.2万人。加大兜底保障力度,针对疫情防控和乡村公共服务需求,新开发公益性岗位5.3万个,特别是探索开发爱心理发员岗位1.17万个,覆盖全省75个贫困县,为农村老年人、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免费提供理发服务,既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又传递了人文关怀。通过全方位帮扶、多渠道输送,全省转移就业工作逆势上扬,截至7月底,输转富余劳动力520.7万人,同比增长6.8%,创劳务收入767.8亿元,同比稳中有增。
坚持转换机制提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就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之举。针对就业难和用工难并存的现状,我们从转换培训机制入手,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就业和稳定就业。疫情期间,动员鼓励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急需的职业(工种),积极开发线上培训课件,累计公布了线上培训链接98条,参加线上培训人员达32.2万人。疫情平稳并转入常态化防控后,适时推动全面开展线下培训。对在岗职工,从去年以来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通过技能大赛、推行新型学徒制等方式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实操性培训,累计开展技能提升培训66.87万人,支出培训资金5.21亿元。同时,坚持把技能培训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相结合,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0个,高技能人才达到38万人。对农村劳动力出台了提高技能培训实效的20条措施,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培训就业一体化,建立“培训机构+劳务中介+就业企业”的培训机制,开展“嵌入式”、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即上岗。今年以来,根据群众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行“电子培训券”,把培训的选择权、主动权和评价权交给群众。同时,发挥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改革培训补贴方式,培训资金直补企业,支持各类企业面向新吸纳劳动者开展以工代训。截至7月底,全省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29.77万人,超出目标任务3.77万人,有效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坚持优化服务促匹配。优质的服务、畅通的渠道,是人力资源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的前提,也是人社部门促就业的重要发力点和着力点。疫情期间,我们上门对接需求,主动帮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破解难题。帮助劳动者就业方面,与交通、卫健、公安等部门建立“点对点、一站式”服务机制,从“家门口”到“厂门口”全程服务保障,有组织、成规模、分批次帮助11万劳动力有序返岗。保障企业用工方面,建立疫情防控物资生产、涉及国计民生等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全省共调度重点企业912家,累积解决用工1.18万人,为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创造了条件。同时,疫情也倒逼我们转变思维,创新服务方式,积极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和群众新需求。一方面,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线上就业服务,举办线上“春风行动”400多场次,发布岗位信息148万条,帮助12万人实现就业;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会271场次,达成就业意向近8万人。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不见面人社服务,通过12333人社服务热线,全天候提供政策咨询,累计达57.9万人次;通过政务服务“网上办”,累计帮助群众办理社保、人事人才、劳动维权等服务47.7人次,做到了“工作不见面、服务零距离”。
坚持聚焦重点兜底线。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紧紧扭住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因人施策、精准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方面,把就业扶贫摆在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的位置,聚焦8个未摘帽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等重点地区,通过优先组织外出、优先就近吸纳、优先兜底安置等措施,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案”和“一对一、人盯人”战术,开展就业帮扶。截至7月底,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人数达到185.96万人,比去年多11.21万人。同时,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加强对受疫情影响返乡回流人员的监测和帮扶,累计帮助3.12万人实现新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立足于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资源,通过积极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扩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和基层服务规模、扶持创业等方式帮助实现就业。截至7月底,全省省内院校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9.59万人,就业率达到66.08%,位居全国前列。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方面,通过实施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帮助7.85万名失业人员和2.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畅通失业保险登记、申领通道,落实失业保险待遇,为1.04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930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当前,受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盯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坚持不懈抓好工作落实,着力推动积极就业政策落地见效,确保完成就业扶贫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