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通致富路 振兴新农村
原标题:修通致富路 振兴新农村
——礼县交通扶贫工作纪实
礼县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短板。多年来,礼县始终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性,将发展交通事业作为首要任务来推动。特别是2013年以来,礼县将交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来夯实,打响了一场交通脱贫攻坚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让全县568个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织就了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出了一份靓丽的交通扶贫“答卷”。
筑起四通八达的路网总框架
在礼县龙林镇北山片5个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前只要遇到雨雪天气,这里的人们几天都不得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是这里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今走进这里,放眼望去,一条条的水泥路纵横交织、连着每户人家,穿越山乡沃野与县乡道相接、进出便捷、四通八达、风雨无阻,一条条通村路成为当地人眼中名副其实的致富路、希望路。
彭家村村委会主任彭小斌说:“那时候老百姓出行极为不便,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村里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卖粮、卖特产、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文明乡村、美丽庭院焕发着幸福乡村的新气息。”
在群山环绕的崖城镇小蛇村,通往全村各组的羊肠小道与如今蜿蜒盘旋的通村硬化路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蛇村地势险峻,村民居住不同的山头之上,群众出行只能靠步行,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千百年来饱受出行不便之苦。“从前村委会到各村民小组吼给一声能听见,步行起来要多半天,村民出行不便,农产品也运不出去。”说起通路带来的新变化,小蛇村村支书何建军喜上眉梢,兴奋地说:“现在路通了,村民基本每家都买了摩托车,有小汽车、农用车的人家也不少,出行运货方便多了,老板也愿意进村收购农作物和牲畜,乡亲们再也不怕商贩压价了。”
十八大以来,礼县被列为全省扶贫攻坚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示范县,全县农村公路通畅里程由2012年的105个行政村384公里,增加到目前的568个行政村2500多公里,新增水泥硬化路2200多公里,使全县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公路发展实现了由通达向通畅的蜕变,完成了礼县交通史乃至全县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跨越。
截至目前,十天高速、S329略阳至宕昌公路礼县段、建制村通畅工程、240个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水毁维修及畅返不畅治理、安全生命防护、窄路加宽、养护维修、危桥改造和新建桥梁等一大批交通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通车,全县公路里程累计达到4463公里,占公路规划总里程的60.88%,实现路网密度1.05公里每平方公里。全县29个乡镇568个行政村实现了100%通硬化路和通客车的“两通”目标。
攻坚克难建设“四好农村路”
坚持把“四好农村路”作为全县破解瓶颈、补齐短板、实现脱贫的首要任务,礼县各级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四好农村路”工作,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交通项目责任制,建立了“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和分级管护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实效。坚持把资金筹措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保障,不断创新筹资机制,形成多元筹集资金的聚合效应。
尤其近四年来,全县受多次暴洪泥石流灾害影响,农村公路损毁严重,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3.089亿元,分5批对582项600公里水毁农村公路进行维修治理,确保水毁农村公路如期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的交通脱贫目标。将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日常养护资金超过1000万元。部分交通项目配套缺口资金,切实保障了交通建设投入。
近年来,礼县交通面貌不断改善,公路等级全面提升,公路交通更加通畅,数十万农村群众走上了水泥路,走上了幸福路,坎坷不平的交通现状已经成为历史。2015年,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先进集体”、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工作先进县”;2018年,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
路畅业兴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一条路,改变的不仅仅是山乡群众的出行方式,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更影响着乡村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位于西汉水和清水河交汇处的雷坝镇关西村,土地肥沃,气候温润,这里种植的拱棚蔬菜品质优良。“过去由于没有桥梁,群众出行只能渡河,一到汛期,河水上涨,群众种植的蔬菜运不出去,除了自己吃、送些给亲戚朋友外,大多烂在地里。”村民张苟平说。
如今的关西村,两座桥梁横跨东西南北,整洁宽阔的道路两旁,关之西合作社及村民建起的蔬菜拱棚整理排列,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四射,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走进村民张永强家的蔬菜拱棚,他正在采摘刚刚上市的早春菜瓜。张永强说:“自从村上架起了桥梁,打通硬化了断头路,我家种的蔬菜再也不愁运不出去,收入几乎每年都在大幅增长,没想到路通了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收入。”
看到道路畅通后乡村日趋繁荣,部分群众在家门口通过发展种养殖业摆脱贫困的现状,一直在西安务工的龙林镇沟底村村民陈文生回到家乡大力发展养殖业,租地建起了养鸡场。“目前,我发展养殖业已经三年多时间了,销路越来越宽,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今年预计收入有8万元。”
礼县交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礼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中,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做到与脱贫攻坚和产业开发相结合,与农户的易地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公路不仅通到了村庄,还通到了田间,通到了果园,打通了断头路,建成了联网路,使建成的每一条路都成了产业路、脱贫路、致富路。(记者 白杨 通讯员 杨建强)
相关新闻
- 2020-04-17红古民和两地联合举办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会
- 2020-04-16产业引领 能人带头 肉羊养殖成致富新引擎
- 2020-04-16“美”在环境 “好”在民风 “富”在产业
- 2020-04-15朱家涧:开启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