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市州动态

陇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20-06-09 09:2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陇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两当县乡村旅游扶贫村云屏高山草甸旅游度假区。

陇南市武都区石门镇青陇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农户正忙碌着育苗扩大生产规模。 李旭春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直播带货。

文县持续狠抓传统优势中药材产业发展。 李智谋

康县云台镇拆危治乱进行中。 李 董

  电商扶贫 抓住陇南发展的“衣领子”

  陇南,地处秦岭南麓,是甘肃唯一全境位于长江流域的市州,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全市1000多万亩特色产业在这里与亚热带森林植物共生,孕育出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众多特色“宝贝”。

  长期以来,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陇南的大部分“宝贝”处于乡村集市提篮小卖、小商小贩收购贩运的低层次阶段,形不成品牌,卖不上价钱,当地群众陷入了“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境地。

  直面贫困,探寻治穷之方。陇南市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在空间上可使陇南优势资源与外面市场精准对接,通过打破信息流瓶颈带动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要素聚集,改善产业集群规模小、实力弱和集约化程度低的状况,快速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于这样的考量,陇南开始尝试让脱贫攻坚插上电子商务的“翅膀”,探索出符合贫困地区发展的陇南电商模式——“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百姓创业、协会服务、微媒营销”。

  “电商引领扶贫产业对接市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网店、产业、创业、就业、入股、众筹‘六路带动’的电商扶贫机制,成为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示范市,这是陇南电商不同于其他城市电商的独特属性。”在4月14日召开的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工作会议上,陇南市党委主要负责人这样说。 

  有了电商扶贫的推动,陇南农产品销售如今已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重的新格局。

  回顾陇南电商发展的历程,从最初开办淘宝店、淘宝馆,到后来发展1688产业带,再到利用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多个平台,实现跨界融合、跨境出国、同城配送。  

  陇南电商一路成长壮大,靠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陇南将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用数据管理,以数据决策。  

  “针对我们的销售情况,大数据分析直径60至65毫米的苹果适合出口,直径60至70毫米苹果网上销售得最好,直径65至75毫米的苹果适合进大商超。我们有针对性地推销苹果,并调整种植规模。”甘肃良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康维起说。

  陇南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电商发展法律维权服务中心,维护网商、物流商、服务商合法权益。  

  吃、住、行、游、娱、购全面触网,酒店餐饮、景区门票、农特产品选购等在美团、去哪儿、携程等全国知名平台入驻率进一步提高,实现“一部手机走遍陇南”。  

  截至今年4月底,陇南全市开办各类网店1.4万家,累计销售180多亿元。 

  近期,陇南开展全民电商消费活动,市县乡领导、村第一书记、本地主播为本地农特产品直播带货。其中248名市县乡领导完成销售额1144.8万元,有效激发经济活动,对冲疫情影响。 

  八年来,陇南干部群众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因电商而改变,触网、学网、用网成为新时尚。

  产业扶贫 拔掉延续千年的“穷根子”

  “今年疫情期间,中药‘甘肃方剂’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们这里的黄芪、当归等中药材也变得异常抢手。”在宕昌县哈达铺镇药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杨玉安高兴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宕昌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导产业全力来抓,目前全县中药材总面积稳定在40万亩,药农人均中药材收入预计可达3220元。

  不止黄芪,也不止中药材,放眼陇南大地,可以看到,花椒、核桃、苹果、油橄榄,食用菌、苗木、茶叶,鸡、蜂、猪、牛以及辣椒等脱贫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处处开花,喜结硕果。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出路,聚焦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这个最大的难题,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以四棵“摇钱树”、四个“特别特”、四个“特色养”为重点,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一方面,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基地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努力拓宽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

  2019年以来,全市投入到户产业扶持资金7.25亿元,建立扶贫产业示范点1032个,全市农业特色产业规模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产值180亿元,特色产业对陇南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贡献达320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1.6%。市县区共组建10家国有富民产业公司,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1户,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49户。

  另一方面,多措并举抓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贫困户+村合作社+乡镇联合社+龙头企业”的“宕昌模式”,并积极推广。

  “‘宕昌模式’构建了群众增收的五条渠道,即通过土地流转、股金分红、就地务工、利润分红及产品销售增加群众收入,保证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陇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亚军说道。

  目前,全市贫困村运营规范和较规范的合作社达到6200余家。

  值得一提的是,陇南还重点培育在甘肃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食用农产品,花椒、辣椒、油橄榄、土蜂蜜“麻辣香甜”四大产业逐步成为陇南产业扶贫的一张亮丽名片。

  其中,花椒种植总面积达251万亩,产值45亿元,受益400多个贫困村10多万贫困人口;2019年发展订单辣椒种植8万亩,生产订单辣椒7.5万吨,收购加工1.3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适生区油橄榄产业人均收入贡献值达到2200元,已成为主产区广大农民群众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全市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两当狼牙蜜”“武都崖蜜”“宕昌百花蜜”三个蜂蜜产品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蜂养殖成为带动群众增收、促进脱贫的“甜蜜事业”。

  产业扶贫做对头,脱贫致富有奔头。

  目前,陇南上下正在进一步加大富民产业培育力度,大力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成效,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旅游扶贫 开拓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如何深入挖掘陇南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把贫困群众眼前的“绿水青山”变成口袋中的“金山银山”,是摆在陇南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为了写好这一答卷,近年来,陇南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施旅游扶贫,将资源优势巧变为发展优势,精准破解贫困难题,做到了“生态美”“环境优”“百姓富”,旅游扶贫已入佳境。

  旅游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百业兴。

  陇南良好的资源吸引来了四方游客,原先沉寂的山村热闹了起来,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摇身一变成了坐在家门口卖风景、卖生态的“新农人”。

  “前些年在外面打工,去过很多地方,没挣多少钱,再加上家里老人年龄越来越大需要人照顾,所以就回来了。”康县花桥村村民杨永强说。返乡后的他从乡村旅游中嗅到了商机,在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美丽花桥新农庄农家乐。

  白墙黛瓦的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杨永强的农家乐每天都有客人来吃饭,多的时候有十几桌,少的时候也有三四桌,尤其夏天的时候生意更是火爆。

  “在以前,不出门打工,日子永远好不了。而如今,在家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能过上好日子。”杨永强高兴地说:“要不了多久,小康生活就会实现。”

  近年来,陇南依托良好生态,挖掘利用优势资源,把旅游产业作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扎实推进旅游扶贫。截至目前,共培育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9个,累计建成农家乐、农家客栈2437家,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的现状。

  数据显示,仅2019年全市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3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142.04万人,收入28.8亿元,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实践证明,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动力和发展红利的背后,正是全市上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不懈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结果。

  让旅游做“加法”,让贫困做“减法”。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陇南将一如既往地把旅游扶贫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旅游带动增收,用“美丽”战胜“贫困”。

  拆危治乱 告别脏乱差穷的“旧样子”

  伴随着现场指挥人员一声令下,老房子的危墙应声倒下,被烟熏得发黑的屋顶梁椽也随即掉了下来……

  房子的主人是成县王磨镇黄山村村民黄如意。他家这座老房子已经有20多年了,墙面有很多裂缝。虽然他们一家很早就住进了新建的房屋中,但因为老房子里堆了些杂物,他们还是会经常去老房子里。

  在陇南的乡村,像黄如意这样的情况有不少。“一到大风大雨等极端天气,晚上就睡不着,必须到村上的各个危房去查看。”黄山村村支书魏文科说。

  如今,他能稍微安心点了,因为在“拆危治乱”行动中,他们村摸查的危旧房已经全部拆除完。

  为什么要“拆危治乱”?

  多年来,陇南始终把住房安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但实践证明,要全面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在建新房的同时,必须拆危房。危房不拆,安全隐患始终存在;危房不拆,全面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将是句空话。人居环境好不好,也直接影响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

  2019年以来,为了彻底清除农村“视觉贫困”问题,陇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拆危治乱”攻坚行动,集中精力、合力攻坚,啃下住房安全保障这块硬骨头。

  这既是群众长期以来的所思所盼,也是陇南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作出的现实选择。

  “如何拆,能不能拆动?”是陇南拆危改造必须直面的问题。

  在实践中,陇南并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始终将“拆危治乱”与脱贫攻坚总体工作一体推进,坚持“拆危”与“传承”、“整治”与“保护”并重,做到了“一宅一策”精准拆危,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不断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拆危治乱,拆的是保守的思想,除的是落后的生活方式,培育的是群众维护舒适环境的公德意识、共建美丽家园的协作精神、追求幸福生活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起初,我们根本不愿意拆老房子,因为毕竟住了几十年,也有了感情。但是,通过干部讲政策、说道理、谈对比,谋划脱贫致富产业,我们逐渐打消了顾虑。”危房拆除户杨建军说,有信心、有决心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同杨建军一样,在陇南“拆危治乱”中,许多群众从消极抵触到积极支持,经历了“要我拆”为“我要拆”的思想转变、心理换挡。

  陇南还根据拆除危房后原地基的立地特点,按照宜建则建、宜绿植绿、宜耕还耕的原则,打造小花园、小景观、小菜园,提升了农村宜居环境质量。

  此外,陇南对具有保留价值,能彰显乡村特色,传承乡村文脉的古民居、祖屋等建筑,进行了修缮维护,为发展乡村旅游、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供了新引擎。

  老瓦片、旧砖石、斑驳的门窗变废为“宝”,成为打扮美丽乡村的“底色”。村庄美了、老屋靓了、儿时的记忆温暖如初,逐步涌现出康县花桥、文县铁楼、武都裕河等一大批名声远扬的美丽乡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如今,放眼陇南,一个个崭新的文化广场、一幢幢漂亮的民居迅速建成,各村处处呈现出一派文明、富裕、祥和的乡村人居新气象!

  供稿:陈多 罗艳 韩县银 马海涛 张美乐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你是人间四月天”——甘肃文旅致敬医务人员健康休养活动正式开启 “你是人间四月天”——甘肃文旅致敬医务人员健康休养活动正式开启
  • 中兰客专首座超千米级隧道昨日顺利贯通 中兰客专首座超千米级隧道昨日顺利贯通
  • 东风频送扶贫雨 催开陇原致富花 东风频送扶贫雨 催开陇原致富花
  • 兰州市区划出16条夜间免费停车路段 兰州市区划出16条夜间免费停车路段
  • 敦煌旅游演艺6月中旬重启 敦煌旅游演艺6月中旬重启
  • 3亿元!甘肃文旅产品惠民补贴来了 3亿元!甘肃文旅产品惠民补贴来了
  • 图解|金城兰州, 绘就“绿+蓝”生态底色 图解|金城兰州, 绘就“绿+蓝”生态底色
  • 甘肃省招募100名“银龄讲学计划”教师 甘肃省招募100名“银龄讲学计划”教师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铺就产业脱贫路
2   临夏东乡警方破获一起电信诈骗案
3   “武威——大汉扬威”系列活动走进校园
4   力战不怠 全力冲刺 陇南坚决打赢脱贫攻
5   《又见敦煌》6月10日重新开演
6   事业编制,兰州一中招聘12名教师
7   脱贫路上 足音铿锵 ——陇南市脱贫攻坚
8   甘南玛曲县玛麦哲木道景区开建
9   定西:岷县清水镇源祥农民专业合作社务
10   甘肃招募100名“银龄讲学计划”教师 6
11   兰州交警解读违法鸣笛的危害性
12   中黄公路计划今年10月建成通车
13   降水减弱甘肃省天气逐渐转好
14   兰州市社保中心开通综合窗口业务网上预
15   “你是人间四月天”——甘肃文旅致敬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