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桃花源”的果农交上“桃花运”
原标题:秦安:“桃花源”的果农交上“桃花运”
记者 缑玉明 李双胜 吕霞
桃花落尽随春去,夏日桃熟枝上悬。盛夏时节,葫芦河两岸,处处散发着蜜桃的芳香,大大小小的桃园里,果农忙着采摘蜜桃。看着一筐筐粉红圆润的果实,果农们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秦安县立足县情,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深度开发、提高效益的原则,大力发展蜜桃产业,果农们因此交上了“桃花运”,走上了小康路。
小桃子做成大产业
早上八点,虽然过了交易的高峰期,但秦安县果品交易市场内依然一派繁忙景象,满载桃子的大货车陆续开出,一辆辆拉着新鲜桃子的农用车、电动车又相继开进,在市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一字排开。
经过多轮的讨价还价,果农王东海决定把自己最后一筐桃子以50元出售。“早上5点就来了,800斤桃子卖到就剩最后一点了。收购商先选择的都是品种和卖相好的桃子。我的这点是扫尾的果子,所以拖到后面了。不过之前的价格还不错,该挣的钱都挣了,现在只要卖出去都是赚的。”
王东海来自秦安县西川镇,家里种了2亩桃树,有好几个品种,成熟时间不同,所以采摘期比较分散,自己不怎么辛苦,但一年下来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比种庄稼好多了,这些地种庄稼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王东海说,他种桃子纯粹是为了找点事做,在西川镇,一年收入十几万的种植户不少。王东海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前几年把他接去一起生活,他不习惯城市生活又回来了。村里人都有多年种植桃子的习惯,劳作了一辈子的他闲不住,又干起了老本行。
“秦安县的兴国、西川、刘坪、叶堡、王窑、五营等镇的川道区和浅山区,基本上家家都种植桃子,蜜桃产业已经成为这些地方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秦安县果业局局长歹富江说。
秦安蜜桃种植历史悠久,这里地理土层深厚,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是中国北方落叶果树最适栽培区之一。这里产的桃子个头大、色泽艳、果肉嫩、香气浓、味道美,深受人们喜爱,因此秦安被誉为“瓜果之乡”。近年来,秦安县把做大做强做优蜜桃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大战略,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实施品牌培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蜜桃特色产业,目前,全县桃园面积10.25万亩,产量17.2万吨,产值4.45亿元,许多果农依靠种植蜜桃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
果农交上“桃花运”
出秦安县城,沿着省道304线向东北前行40多公里,就到了五营镇邵店村,距今7800多年的大地湾古遗址就在这个村。村子北面坡底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片塑料大棚,里面种植的是樱桃和各种蔬菜。靠近坡顶,则是连片的桃树,又红又大的桃子挂满了枝头。这些蔬菜和果树都是秦安县大地家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
“现在树上结的是北京7号,刚摘掉套袋,过几天就上市了。我们合作社有桃子1200多亩,品种包括北京7号、仓方早生、霞脆等多个品种,成熟季节都不同,每年从3月份就开始上市销售,一直能持续到10月下旬。油桃上市早,价格稳定在7元—8元,北京7号今年价格还不错,批发价3元—4元。”合作社理事长张君芳说,大地家园果蔬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农业产业化新型经营主体,自成立以来,先后投入资金6000万元,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000多亩,发展标准化果蔬、养殖项目,建成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在8镇36村2300户6200亩果蔬种植区示范推广,在大幅提高合作社生产实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合作社固定用工60多人,临时用工100多人,依托桃产业,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歹富江告诉记者,秦安县虽然种植桃子较早,但之前品种单一,以分散经营为主,没有规模化生产企业,因而很容易出现桃子密集上市、收购商压价,进而出现果贱伤农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秦安县先后从多家科研院所、蜜桃生产先进省市积极引进栽植早、中、晚熟鲜食蜜桃品种100多个,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日趋合理。早熟品种如春蕾、早花露等六月中下旬成熟,中熟品种仓方早生、北京7号、陇蜜9等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成熟,晚熟品种北京33号、八月脆等八月下旬至九月下旬成熟。
引进的这些新品种经过不断改良,品质也不断提升,其中京红、大久保、仓方早生、北京7号等蜜桃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2006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推荐果品评选会”上,“北京7号”秦安蜜桃被评为一等奖,荣获“中华名果”称号,被列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同时,秦安县还把老果园更新作为科研项目大力推进,目前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秦安蜜桃产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并配合国家桃产业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推广主干形、两主枝Y字形和三主枝自然开心形等丰产性树形桃栽培模式和长枝修剪、种草、覆草等果园管理技术,使蜜桃果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让全县蜜桃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举全县之力打造陇上“桃花源”
发展林果产业,从种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尤其是销售环节如果不畅通,将会对产业发展造成致命打击。
“我们这个市场是24小时运行,每天凌晨三点市场就开始热闹起来,五点到七点是一个交易高峰,下午三点到七点又是一个高峰。最多的时候,每天进出车辆达200多辆,数万吨蜜桃从这里运出,走向全国各地。”秦安县果品交易市场负责人杨兆平说。
以前,秦安县没有专业的果品交易市场,果品交易在马路市场进行,不仅影响城市交通、环境,交易效率也低,价格混乱,对蜜桃产业发展非常不利。为此,2019年秦安县斥资打造占地面积39亩的果品交易市场。
“在这个市场买卖桃子大家都很放心,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欺行霸市的情况基本上没有,果农和客商都很满意。这个市场对秦安县林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杨兆平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解决果品销售问题,近年来,秦安县加快推进果品宣传与销售融合发展,除了每年举办桃花会、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外,县上领导还积极参加电视宣传推介、带货直播活动,扩大秦安果品的品牌影响力,在2017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秦安蜜桃品牌价值达11.62亿元。
与此同时,秦安县还积极探索多元化市场营销模式,成立了秦安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协会、孵化器有限公司等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了“经纪人+终端市场”“果树认购”“网店+实体”“微商”“农村淘宝”等“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目前,“互联网+”的销售方式已成为蜜桃市场销售的一支生力军,全县近三分之一的果品通过这一渠道走向了全国各地。此外,秦安县还通过开展文化采风、生态旅游、游园采摘、农耕体验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形成了浓郁的“大地湾桃文化”氛围。
“赏桃花、游桃园、品仙桃”已成为一张桃产业经济牌,越来越彰显出桃乡秦安的经济潜力。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