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美丽乡村

安定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20-08-31 08:5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慧雅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原标题:砥砺奋进迈向全面小康

  ——安定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如今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村村貌已是焕然一新。

返乡创业的年轻人。

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新村开办的幼儿园。

新兴际华苗木产业扶贫基地有效解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摄影:记者 张铁梁

  记者 蹇勇德 左玉丽 齐兴福 沈丽莉

  定西市安定区曾因“苦瘠甲天下”闻名,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决胜同步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安定区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埋头苦干,扶贫动真格,行动出实招,以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决心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如今的安定区,乡村在变美、产业在变强、群众在变富……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一幅幅振奋人心的脱贫画卷正徐徐展开。

  摘“穷帽” 174个村摆脱贫困

  176-174=2,这是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算术题。而安定区却用了整整6年时间,才有了这样的“得数”。

  安定区是我省58个国扶贫困县区之一。2013年以来,该区共识别认定贫困村176个。2019年底,这里的贫困村只剩下了2个。

  174个贫困村“摘帽”的背后,是一串串鲜亮的减贫数据——

  6年时间,安定区共削减贫困人口3.04万户、11.0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28.11%下降至2019年底的0.48%,2019年底,全区贫困人口仅剩600户、1732人;2020年2月,安定区终于“摘帽”,退出贫困县区序列。

  174个贫困村“摘帽”的背后,是43万干部群众用智慧和汗水浇铸的光辉印记——

  近年来,安定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瞄准贫困村户,紧盯脱贫标准,将工作力量、资源、精力向脱贫攻坚聚焦,全面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蹚出了一条不寻常的精准扶贫新路。

  “过去几年,安定区干部群众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用初心书写担当,用真情践行使命,众志成城,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脱贫答卷。”回望近年的脱贫攻坚历程,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这样说。

  挪穷窝 共享美好新生活

  整齐划一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户户连通,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房前有园,屋后花开……夏日,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新村在绿树鲜花的映衬下宛如画卷。

  395号小院是村民赵斌的家。推开古铜色的铁大门,跨过几米水泥路,透过一扇明净的大玻璃窗户,赵斌家的新生活一览无余——一间客厅套着三间卧室,客厅内摆放着崭新的沙发,对面墙上挂着一台液晶电视机。整洁的地板光亮耀眼,茶几、写字台一尘不染,新式吊灯、窗帘、橱衣柜,一应俱全。

  “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我几乎没有花一分钱,搁在几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将记者请进客厅落座沙发后,53岁的赵斌便打开话匣子,讲起了自家的新旧生活。

  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斌原来的家在距离将台新村15公里外的山顶上。全家6口人住在祖辈留下的一个坑式小院里,一天到晚连日照也十分有限,遇到下雨天,雨水都排不出去。2016年,赵斌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政策特别好,国家人均补助32740元,我家6口人,补助了近20万元。”赵斌说,用这些钱,他不仅按统一设计标准修了一院房子,而且连装修的钱也够了。2018年,赵斌一家“挪出穷窝”,搬进了新家。

  在鲁家沟镇,幸福的人不止赵斌一个。2013年以来,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央企新兴际华集团的定点帮扶下,新建设的将台新村共安置鲁家沟镇贫困群众43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1户。

  “挪穷窝”“换穷业”,才能“稳得住”“可致富”。新成立的将台新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进设施农业、苗木育种、肉羊养殖和牧草加工等18家新型经营主体,成立了鲁家沟镇扶贫产业园,通过“反租倒包”的模式,吸纳搬迁农户进入园区开展经营生产,增加农户收入。

  赵斌搬进新家的当年,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和爱人在一家农业合作社找到了工作,两人年收入合计超过5万元。住进了新房,走上了水泥路,有了稳定的收入,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赵斌说:“现在这日子真是美得说不成!”

  将台新村仅是安定区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点。近年来,安定区采取集中安置、插花安置相结合的办法,投入资金17.3亿元,建成搬迁安置点660个,搬迁群众1.15万户、5.2万人,加快了贫困人口向中心村、小城镇和城区聚集的步伐,切实改变了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聚焦搬迁后续产业配套和稳定就业,在5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马铃薯种薯扩繁、草牧产业、设施蔬菜等方面的扶贫产业园9个,带动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合作经营、配股分红等收入,多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先后建成村级光伏电站58个、户用光伏系统620个,带动135个贫困村、5359户贫困户持续增收,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看新村初建,依山就势,显别墅风范;青瓦白墙,古色古香,似江南水乡;有典雅舞台,秦腔民俗忆传统;有文化广场,男女老少亮身姿;有村级阵地,优质服务为民生……”将台新村原包村干部张云撰写的一首《将台赋》,真切地描述了这片土地的美丽嬗变。

  “通过社会帮扶、政府引导、农户努力,将台新村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富民产业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户收入稳步提高,真正逐步走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新生活。”鲁家沟镇党委副书记刘红造感慨地说。

  强产业 让群众口袋鼓起来

  安定区西北20公里外,用无人机俯瞰大地,一枚鲜绿硕大的“树叶”清晰地呈现在图像显示屏上。这片“树叶”状的绿地就是称钩驿镇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

  盛夏,纵横的阡陌,将“树叶”分割成无数个生机涌动的绿色小方块。阳坡村党总支书记金天佑站在“树叶”中的一条田埂上,一边察看马铃薯长势,一边对记者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除了沟底的这块连片地,两边山上的旱地里也全部种的是马铃薯。”称钩驿镇党委书记曹福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马铃薯已经成为称钩驿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今年全镇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除了菜地和饲料地,其他的全部种成了马铃薯。”

  “群众之所以敢如此大规模种植马铃薯,是因为有‘蓝天公司’的订单合同给大伙兜底。”曹福这样说。

  曹福所说的“蓝天公司”便是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这家企业紧抓国家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政策机遇,以构建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为途径,通过依托企业建立联合社,联合社带动农户,进而与银行结成贷款合作关系,构建了“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贫困户)+银行+电商平台”六位一体的“蓝天模式”,形成了金融服务贯穿马铃薯种植、储藏、收购、加工、销售多环节的“蓝天”供应链金融模式,走出了依托金融支持企业壮大、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扶贫之路。

  “蓝天模式”是安定区产业扶贫机制之一。近年来,安定区按照“区有主体带动、村有增收产业、户有种养设施、人有致富门路”的目标,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68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5.6亿元,大力扶持发展马铃薯种薯、基础母畜养殖、优质牧草、蔬菜种植和光伏扶贫等富民产业,推动形成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需求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至目前,176个贫困村共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35个、马铃薯产业村156个、蔬菜产业村5个、牛产业村18个、羊产业村109个、草产业村66个。

  “产业扶贫真正让群众的口袋鼓了起来。”香泉镇陈家屲村党支部书记马俊告诉记者,在区里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陈家屲村从单一的养殖业,拓展到牧草种植、蔬菜种植等多产业发展模式,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用实招 为全面小康夯实基础

  5月底的一天,后湾村69岁的景玉德因咳嗽、咳血住进了香泉镇中心卫生院。医生为其拍胸片、做B超,并进行肝肾功能常规检查,但没有查明其咳血的原因。

  入院第二天,香泉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医联体远程医疗系统,邀请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专家为景玉德进行远程会诊。在专家的远程协助下,卫生院医生对景玉德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查明了咳血原因,并为其制定了治疗方案。7天后,景玉德痊愈出院。

  “要是在以前,这样的病人我们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让他转院。”香泉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王治彪说,自从有了医联体远程医疗系统,本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一般的疾病再也用不着跑到市里去了。

  “救护车一响,几只羊白养”。以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的“绊脚石”“拦路虎”。近年来,安定区连年加大基层群众医疗保障支出,投资1929.5万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85个,实现了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同时,积极引进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使基层群众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低成本高效率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此外,还组织医疗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慢性病普查、健全健康档案等健康扶贫服务,为脱贫攻坚“除穷因”“斩穷根”。

  健康扶贫仅是安定区强基础、补短板、增后劲的一项措施。近年来,该区累计投资26.93亿元,大力推进水电路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投资2.39亿元,累计完成农村供水入户工程7.8万户、建设集中供水点825处,实现了有需求农户自来水“应入尽入”;

  投资2.56亿元,改造农村电网2635.3公里,受益8.44万户,实现了贫困村自然村通动力电全覆盖;

  投资5.3亿元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119公里,筹资2.3亿元实施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450公里,实现了建制村通硬化路全覆盖;

  整合资金5.56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83万户;

  投资7.98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学校115所、幼儿园123所,投资6468万元用于教育装备工作,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此外,为防止特殊群体返贫,安定区突出政策落实,强化兜底保障,为全面小康扫除障碍。

  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为贫困户中因病因灾等造成家庭主要成员丧失劳动能力或无劳动力的1.4万人落实低保“兜底”政策,连续6年提高农村一、二类低保和分散特困供养对象年保障标准,该群体年人均收入均超过国家和省定脱贫标准。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为接受各学段的贫困家庭学生落实免保教费、免学费和书本费、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等资金4.05亿元,惠及51万人次。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服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1.7%。

  为贫困人口代缴养老保险1002万元,实现了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探索推行“三步六法”防贫监测帮扶救助机制,对1298户边缘户和893户脱贫不稳定户纳入防贫监测范围,有效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安定区还采取实训基地集中培训和乡镇分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企业车间开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实用技术培训,以此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至目前,全区累计组织培训7.55万人次,年均输转劳动力12.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5.2亿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的安定区,正汇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奋进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市中小学今日开课 兰州市中小学今日开课
  • “开学第一课”明晚8时央视一套播出 “开学第一课”明晚8时央视一套播出
  • 无人果蔬机亮相兰州 全天24小时提供服务 无人果蔬机亮相兰州 全天24小时提供服务
  • 兰州市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15万元提高至20万元 兰州市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15万元提高至20万元
  • 甘肃省构建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 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措施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甘肃省构建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 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措施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 林铎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高云龙 林铎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高云龙
  • 甘肃省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 甘肃省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
  • 甘肃:致敬守护 重建家园 甘肃:致敬守护 重建家园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西北民大科研团队助力全球首个藏文搜索
2   兰州市中小学今日开课
3   开学啦!预计这些路段会拥堵
4   甘肃省教育厅发布通知:严禁指定学生购
5   兰州市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
6   补短板 强弱项 增收入 安定区多措并举
7   甘肃省已连续147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8   兰州七里河区人民医院将异地搬迁至彭家
9   甘肃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发挥积极作
10   “开学第一课”明晚8时央视一套播出
11   本科二批K段、L段及艺术体育类W段征集
12   无人果蔬机亮相兰州 全天24小时提供服
13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
14   兰州市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15万
15   甘肃省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