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安口镇陶器
原标题:浴火重生的安口镇陶器
甘肃东部的陇山深处,有一座千年古镇,旧称安口窑,今名安口镇,是甘肃四大古镇之一。“安口,安口,只要舍得力气,就能在这里安家糊口。”这不仅是安口地名的来历,也是安口能成为陇上名镇的主要原由。由于陶瓷业的兴盛,历史上和人们习惯上把安口称作“安口窑”。
2020年9月,在华亭市文旅局、市总工会、市文化馆等部门的支持下安口窑陶瓷生活馆正式揭牌开馆。安口窑陶瓷生活馆的开放,传承和发扬了我市陶瓷文化遗产,让安口陶瓷绽放出新的艺术魅力。
老工人张富宽自1976年进安口陶瓷厂工作,他就与安口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张富宽告诉记者,晚清至民国末年的100余年间,由于战乱频仍,全国各地的瓷工艺人纷纷流落安口,不断带来新技术、新工艺,于是安口窑陶瓷业再度兴起。据统计,这个时期有13个省籍的人在安口从事陶瓷生产经营,陶瓷生产厂家和陶瓷经销店最多时曾达到140多家,瓷窑达50余座,有从业人员3000多人,窑场遍布杨家沟、庙沟、赵家沟、窑头镇等12大区域和东街、正街两条陶瓷街。
新中国成立安口镇后先后办起了陶瓷厂、电瓷厂,瓷工最多时达到20000人,产品远销西北各地,成为寻常百姓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其中1954年烧制的野鸡红罐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改革开放后因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经营不善而再度衰落,虽经2002年停业改制等几番折腾,最终还是以彻底歇业而告结束。
千年窑火终究还是熄灭了,繁花似锦,灯火阑珊的安口陶瓷厂也已不复存在。
老工人袁安生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16岁跟随父亲学习传统手工砂器制作工艺。砂器是陶文化的一个分支品种,即黑陶。袁安生从小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严苛指导下练就了一手绝活。袁安生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门手艺永远地传承下去。”在他的带动下,儿子袁奕毕业后,回到家乡跟随父亲系统学习传统砂器的制作技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政策的号召与支持下,安口窑传统制陶手艺将得以传承,熄灭的窑火已经重新点燃!(记者 段睿珺)
相关新闻
- 2020-12-09红光新村的新生活
- 2020-12-09齐寿镇的绿色产业致富路
- 2020-12-07合水店子乡:金银花开金银来 农民喜领分红款
- 2020-12-03好风景带来“好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