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除了天时地利,还有一“种”力
甘肃省酒泉市境内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偏少,天然隔离好,占据培育种子的绝好天然优势。(资料图) 酒泉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提及种子制种基地,“国家队”海南、甘肃、四川首当其冲。其中,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境内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偏少,天然隔离好,占据培育种子的绝好天然优势,该省酒泉市正是因为如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所产各类种子籽粒饱满,色泽亮丽,在全球范围地位独特、享有盛名。
酒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贸制种基地,它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50万亩,年生产种子1.2亿公斤,出口种子800万公斤以上,占全国种子出口市场的50%,这源于该市的一“种”力,以“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为原则,致力于科技创新、良种繁育、产业融合和市场监管等,从而提升制种产业质量效益。
酒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贸制种基地,年生产种子1.2亿公斤。(资料图) 酒泉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种质银行”:种子量达5000余种
“一颗好的种子能够集优质、抗病、高产等多项基因于一体,它也能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变化。”酒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跃峰举例说,小麦的平均亩产从100多公斤到500多公斤,这是农业生产中多要素相互作用所致,但这其中,种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对此,酒泉市结合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制定了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截至目前,该市共搜集整理粮食、经济、蔬菜、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种近20万份,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信息建立档案,并在酒泉逐步完善甘肃种质资源库,堪比“种质银行”。
在谈及种质资源库时,张跃峰说,资源库就是将自然界多种优秀基因累加,依照目标要求,克服不利因素,进行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
酒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效祖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酒泉市制种产业经过近40年的稳步发展,目前已建成共有5000余种种子的3个种质资源库,成为全国最大的瓜菜、花卉制种基地,以及甘肃省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
酒泉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50万亩。(资料图) 酒泉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藏粮于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环境中,粮食种植已不再是简单的农作物生产问题,仅保证市场供给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张跃峰表示,要在现有的土地面积上,既鼓励农户生产积极性,又让其增加收入,用最有效的办法提升地力生产水平,提高栽培技术和生产效益。
“西北地区的土壤等级偏低,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方式,整体提高地力生产水平,这就意味着粮食生产能力将至少提高1个等级。”张跃峰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将小地改成大地,而是通过土地平整的方式,对土地肥力、养分等要素进行改良,加之田间路网、隔离设施、节水灌溉、信息监控建设,最终让农田生产能力得以提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酒泉市种子管理站副站长马永明告诉记者,土壤是根本,但酒泉市在蔬菜制种获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因常年重茬制种,造成了严重的土壤连作障碍,导致产量降低、病虫害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且制种过程耗水、耗肥、耗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环境的良性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酒泉市依托拥有检测机构计量订证合格(CMA),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肃州区建设土壤检测中心,规模达500平方米,包括土壤样品处理、病害检疫、肥力测试等实验室建设,以此来承担土壤营养指标检测、代谢物分析、污染物检测和测土配方、土传病害检测等任务。
根据当地规划,将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使得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还加强田间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马永明说,酒泉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信息化制种基地试点建设,构建田间生产环境信息监测系统,根据实地需求和土壤墒情监测规范要求,在田间安装高精度传感器、小型气象站和智能虫情检测设备,配置网络接口接通通信设备,对基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形成基地生产信息数据库,为专家服务和生产预测提供数据支撑。
藏粮于技:育种创新“中国种”
有了种质资源库和优良耕地做基础,酒泉在种业发展上还一并寻求技术出路。当地鼓励并支持有较强育种基础的种子企业改善装备条件,提高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开展项目、技术和人才合作,培育具有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种中国种”。
当地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每年在这方面的投入经费在3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且投入增长率每年提高0.5%以上。以蔬菜品种研发体系的企业代表华美种业为例,不仅在酒泉建立了研发中心、配套育种基地和生物育种实验室平台,还在山东寿光、云南元谋、广西田阳、甘肃武威等不同生态区建立品种试验筛选示范点,在海南建立南繁育种基地。
该企业副总经理郭帆介绍说,企业每年都完成系统育种实验,包含番茄2000多个、辣椒1500多个、瓜类2000多个和材料改良3000多组。截至目前,累计积累上万科研数据,从中选育一批新的优势杂交种,品种梯队正逐步形成,尤以分子育种实验室研发的“华美105”辣椒为典型,该品种螺丝椒目前成为国内的热销产品。
酒泉市所辖的肃州区,在蔬菜、花卉、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相对集中区域,就涉及10个乡镇、41个行政村,总面积25万亩。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尚建宏说,园内有种子生产加工企业134家,建成成套玉米种子生产线、玉米果穗烘干线、蔬菜花卉种子生产线,种子年加工能力由2亿公斤提高到2.5亿公斤;建成大型物流基地和电商平台5家,70%以上的杂交蔬菜和花卉种子销往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
种业强市: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随着制种产业基地建设、种业产业链条延伸、种业科技支撑强化,酒泉立足在国内种业的优势地位和良好基础,在研发、加工、检测、人才培训引进和基地建设方面争取国家级投资,把酒泉种子的自然优势、质量优势、技术优势,凝聚在酒泉种子品牌中,提高酒泉种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新明举例说,当地作为全国最大的洋葱种植基地和品质最佳基地,被誉为“陇上果菜之乡”和“西部蔬菜集散地”,随着研发品种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打破了原先完全依赖进口种子的格局,每亩地里的洋葱种子价格也从原先2000至3000元,降到500至800元。
长期以来,酒泉市官方重视种业发展,立足建设种业强市的目标,出台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肃州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县;2017年,酒泉市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酒泉市在国家种子基地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何效祖披露,酒泉将以打造全国种业园区领头羊和示范园区为目标,打破现有“多、小、散、弱”企业格局,组建酒泉现代种业集团,形成种业集群化、专业化和联合化的发展态势。(张婧 高莹)
相关新闻
- 2021-01-18甘肃酒泉:种菜“抗寒”又“抗旱”戈壁农业一路走来磨砺多
- 2020-04-30酒泉戈壁农业保“疫”下蔬菜供给 成农民新增收点
- 2020-03-31甘肃酒泉生态向好 野生动物湿地嬉戏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