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树下话丰年
原标题:红枣树下话丰年
记者 何成军 王倩 王甜
有人说,去敦煌旅游,不吃敦煌灰甜枣,将会终身遗憾。因为敦煌灰枣出生高贵,从黄帝故里新郑剪枝,栽种在鸣沙山下的万亩枣园,沐浴着大漠阳光,历经9年才能开花挂果。敦煌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日照时间长超过15个小时,颗颗蜜甜,自然风干,有机高钙,富含丰富的营养维生素,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第一枣乡!
金秋时节,走进敦煌市万亩红枣科技示范园区,一颗颗自然风干的红枣似玛瑙挂在枝头,淡淡的枣香四溢田野,为金秋敦煌抹上一片浓郁的红色,敦煌大枣迎来了丰收季。
敦煌市万亩红枣科技示范园区位于敦煌市郭家堡镇土塔村一组,始建于2010年4月份。该镇以灰枣和骏枣为主栽品种,全镇累计红枣种植面积达4528亩,年产量2500余吨。
今年48岁的梁虎是园区的负责人,2010年4月以一亩地400元价格流转了448亩地开始了他的“创业史”。
2003年,意气风发的梁虎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来到新疆若羌干起了农资生意,凭借良好的信誉、灵活的头脑和忠厚的性格,梁虎很快就赢得了当地枣农的信任,农资生意风生水起,很快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当时新疆沙漠红枣的市场行情非常好,60-120元一斤都不够卖,可以说谁有最多的货,谁就能在这场浪潮中挣最多的钱。红枣市场的疯狂也刺激了农户们,他们想方设法提高产量。除草剂、农药、化肥被频繁用到枣树上,这种状况下种出来的红枣品质可想而知,梁虎的农资生意越来越火爆,但他深知,只有提高红枣品质,才能永葆市场竞争力。
2010年,梁虎放弃了当时红火的农资生意选择回到家乡敦煌种枣。一方面想提高红枣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想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把赚的钱全部投到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上种红枣,而且10年后才能看得到收成,亲戚朋友都觉得他疯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在离敦煌莫高窟10多公里远的沙土地上,开始了为期10年与天斗与地斗的“苦难行军”!
万事开头难。外来的枣树品种无法在沙土里扎下根,更别说茁壮成长了。梁虎突发奇想,既然外来枣树无法扎根,那么通过嫁接技术接到本地的酸枣树上是不是能存活下来呢?
想到就干,经过500多个品种的实验和筛选,优质的红枣品种终于在大漠扎下了根。
看护幼苗长大的日子是漫长而又艰苦的,梁虎突每天都住在枣园的小屋里,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陪护着它们。
这一陪,就是10年!
10年来,他投入上千万,发誓一定要种出绿色、无公害、好吃的优质红枣!
为了这个目标,梁虎突彻底放弃了除草剂的使用,做过农资生意的他深知,长期使用除草剂会降低红枣的品质,所以他坚持人工除草;摒弃化肥、农药的使用转而使用有机肥,并采用果树环割技术提高果实品质。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梁虎种植的红枣取得了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
2018年,梁虎突家枣园的产量终于开始提升。看着硕果累累的枣树,他迫不及待地摘下果实塞入嘴中,果肉甜脆适口、香味浓厚,紧松适中,吃后余香满口。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谁料按下了葫芦却起了瓢,品质过硬却没有销售渠道,这可急坏了梁虎。
几经波折,梁虎先后成立了敦煌祥云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敦煌丝绸枣业有限公司,并于2019年在广州市花都区成立敦煌丝绸枣业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设立了“敦煌红枣专卖店”,宣传推广敦煌红枣品牌,为敦煌红枣开辟了新的销售市场。经过不懈努力,他种植的敦煌红枣在今年召开的广州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
今年,红枣园迎来了大丰收,预计年产有机红枣150吨至200吨左右。拿回了金字招牌,产量上去了,又恰逢市场行情一路高企,2021年注定成了梁虎感的红枣丰收年。
回想这些年,最难的一点就是周期过长,前十年育林,后十年才能回笼资金和收益。梁虎说,“由于敦煌特有的沙质土壤和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条件,种出来的枣在世界上都是顶级品质。我也坚信自己的发展理念,能带动敦煌的老百姓走向富裕之路。”
接下来,梁虎计划着实施红枣清洗、加工、包装等深加工项目,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把“敦煌红枣”品牌推向全国。
相关新闻
- 2021-11-26“闲置老学堂”变身“田园会客厅”
- 2021-11-26铆足牛劲奔“钱程”
- 2021-11-25瓦窑村:乡村振兴讲堂为村民“充电”
- 2021-11-23临夏市:农技人员进田间 把脉开方助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