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山深处的筑梦人
原标题:扎根大山深处的筑梦人
——记2021年“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提名教师张鹏飞
课堂上,老师教得仔细,学生学得认真。
“这里,我入职时栽种的松树已长过房顶,种的白杨树长得有三层教学楼那么高。从风华正茂到不惑之年,一回首已18载。”这是定西市通渭县贾家山小学老师张鹏飞写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话。18年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除了英语,张鹏飞几乎带过所有课程,是学生们眼中的好老师,获得了近20项奖励和荣誉。
课堂上师生高效互动
前日,记者驱车赶往地处大山深处的贾家山小学。沿途运送风力发电设备的大型运输车不时驶过,近山峦上伫立的风电塔已经成为当地的独特风景。到达学校后,经过测温、扫码、登记,记者顺利进入校园。
初见张鹏飞,他有些腼腆,眼神明亮,透露出坚定和睿智。第二节课正好是他的课,便跟随他进入教室听课。
“今天的成语由陈齐东同学来讲……”张鹏飞右手伸向挂在腰间的无线扩音器调节音量。
“平易近人,意思是态度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教室第二组第四排的陈齐东同学站起来说。
“陈齐东同学请坐下。今天同学们要继续做好笔记,弄懂、学通这个成语。昨天课后要同学们预习今天的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哪位同学说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爱戴;然后回忆伯父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五件事;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纷纷举手,张鹏飞点名一位叫吴艳丽的女生回答。
“吴艳丽同学的总结很棒,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张鹏飞冲着刚回答问题的学生伸出大拇指。
教育中“润物无声”收获多
“2003年5月,我从陇西师范毕业就来到这里。当时学校有500多名学生,10余名老师。我任三(2)班班主任,带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和美术课,又兼任学校图书管理员。一周总课表30节课,我的课表有24节。即便这样,一天下来感觉很充实。”张鹏飞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张鹏飞当年带过的好几个学生又回到了这所学校,成了他的同事。
前些年,贾家山小学生源流失,但全校教师一直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致力乡村教育传承。正是因为有和张鹏飞这样的一批教师,贾家山小学的生源“回流”,生源从学校所在地什川镇辐射到了周边,学校现有33名教职工、 502名学生,办好乡村教育有了支撑。
每天上第一节语文课,张鹏飞都会让学生们每人准备一个成语,利用课前一分钟,让学生们讲成语故事。第二天按座位或学号轮流。虽然教师仅用每天课前一分钟搭建平台,但对学生们来说,有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在十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张鹏飞每天都在这样坚守着。
实践中创新思路解难题
后进生的转化,是个难点。如何通过某件事调动其内驱动力是关键,对此,张鹏飞有他的“秘诀”。
张鹏飞班上曾有个叫王亮的(化名)学生,不爱学习、不写作业,教师家访都无济于事。张鹏飞思索几个晚上,和学生的奶奶商议后,上演了一出“苦肉计”,即在一天课前宣布“王亮同学不写作业,老师太生气,只有叫家长领回去”,并且当着学生们的面,给王亮奶奶打电话。
王亮的奶奶遂后来到教室,强拉着孙子往外走,王亮却一反常态哭得很伤心。此时“唱红脸”的张鹏飞适时站出来,劝走了王亮的奶奶。后来,王亮渐渐改变了,语文能考80分以上,字也写得相当漂亮。而张鹏飞也通过此事,间接教育了其他学生。
“要把书教好,那就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与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结的‘钥匙’,这样的教育才有效。”张鹏飞说。(特约记者 牛小亚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2-01-04点“草”成金 “编”废为宝
- 2022-01-04农作物“喝”中药 生态经济双提升
- 2021-12-312021年榆中县引进1019个蔬菜品种
- 2021-12-30泉水汩汩白鹭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