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致富路
原标题:“金灿灿”的致富路
记者 侯小宝
金黄的花瓣在水中“绽放”,清香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冬日里的一杯菊花茶,带着浓浓暖意,让人仿佛置身秋日的花田。张喜军的致富路,也如这美好的花朵般,金光灿灿。
前不久,会宁县陇盛缘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喜军,带着他的项目“菊花茶种植加工及销售”,入围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达人选拔活动。当“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拿到手,张喜军内心无比喜悦,多年来的辛苦耕耘得到了肯定。
张喜军是会宁县杨集镇刘咀村人,不甘心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他,多年前就离开家乡外出闯荡。他下过煤矿、去过工地、做过小生意,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为自己攒下了“第一桶金”。
2011年,还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工作的他,在一次偶然和朋友们出去聚餐时,喝到了店家端来的菊花茶。这杯菊花茶口感醇厚,和以往喝过的有所不同,大家纷纷称赞。一问店家才知,当地的环境适合菊花生长,也造就了菊花茶特有的品质。
“我们在家乡都有种植经验,要不合伙试试?”张喜军和几个朋友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一拍即合,决定发展菊花产业。他们流转土地,建加工厂,种下不同品种的菊花。菊花每年5月下种,10月收获,每亩能产鲜花2500斤左右。加工后的菊花茶,价格最好的时候,一斤能卖100元以上。
几年下来,随着销量的增长,张喜军的种植经验也愈加丰富。可正当大家认为他将扎根在华阴市时,张喜军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回乡创业。原来,张喜军考察后发现,会宁县的气候同样适合菊花种植,且甘肃省内专门从事菊花加工的企业并不多,市场前景广阔。既能回到家乡,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他开始着手准备。
2018年9月,会宁县陇盛缘种植有限公司及刘咀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吸纳村内40多位村民前来务工。张喜军在刘咀村流转了近400亩土地,建好育苗棚和加工车间。第二年5月,公司种下万寿菊、杭白菊、药菊、北京菊等品种,还将种苗免费提供给26户贫困户,按订单价收购。
“第一年试种,长势良好。检测后发现,菊花内的有效成分特别高,我就决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他说。从2019年开始,进入秋季后,刘咀村也迎来了最美的时光。盛开的菊花漫山遍野,在微风吹拂下,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远远望去,如金色的波浪,令人心旷神怡。村民们穿梭在花海中,忙碌地采摘着。等在路边的车辆,将丰收的成果及时转运。
加工车间内,工人们首先对菊花进行分拣,划为不同的级别。紧接着,对菊花进行蒸汽杀青,而后开始烘干。烘干后的菊花,经过半个多月的入库存放,就开始包装了。张喜军给产品取名“陇盛缘”,寓意着与盛开的花朵结缘。结合不同的市场定位,他推出罐装茶、袋泡茶、特大朵茶、八宝花果茶等品类,并设计了礼盒装。本就熟悉销路的张喜军,除了延续传统的线下销售方式,还开通了电商销售。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及直播软件,“陇盛缘”从会宁的小山村,卖到了全国各地。
不断增长的销量,让“陇盛缘”的品牌逐渐叫响,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据了解,该公司现已流转土地2000亩,年产量达1000吨,年产值300万元,年销售额180万元,务工村民年平均收入2万元。
“通过发展菊花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里的环境也更美了。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乡村旅游,按照‘菊花村’的构想进行规划,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赏花、品茶。”张喜军说。
产业兴、生态美,“金灿灿”的致富路上,张喜军与村民阔步前行。
相关新闻
- 2022-01-14两当再获“最具人居环境竞争力县”
- 2022-01-11荒滩种“金瓜” 戈壁变良田
- 2022-01-07让农业现代化步子迈得开走得稳
- 2022-01-07兰州新区鲜切玫瑰香飘韩国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