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静宁县:老蔬菜基地焕发新活力
原标题:静宁:老蔬菜基地焕发新活力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深秋时节,走进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一排排东西走向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是静宁县最老的“菜篮子”,也是李堡村的“金字招牌”。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村上已发展设施蔬菜20多年,尽管积淀了成熟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但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老旧拱棚的设施、规模以及栽植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进一步提升特色蔬菜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界石铺镇紧扣“三新一高”发展要求,紧跟市县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按照“扩规模、强链条、树品牌、拓市场、增收益”的发展思路,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项目资金,集中打造供应县城、辐射周边的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基地。
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界石铺镇在李堡村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的运行机制,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户土地,蔬菜大棚建成后,其中70座返租给农户进行种植,剩余30座引进龙头企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示范带动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实现村集体、企业和农户联合发展、互惠共赢。
围绕这一发展思路,镇上争取天津市武清区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600万元,整合其他各类资金714万元,总投资2314万元,流转李堡村330亩土地,建成单栋使用面积500 平方米的现代化设施蔬菜高标准日光温室100座 ,同步建设育苗区、蔬菜种植区、蔬菜分拣加工区、交易区、贮藏区、尾菜处理区等6个功能区,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打造新时期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高标准日光温室7月中旬建成后,静宁县天元种苗繁育专业合作社第一时间租赁了18栋日光温室发展蔬菜产业。“大棚保温性能好,温室面积大,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每栋租赁费5000元。今年种植了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预计在第一茬蔬菜上市后每栋大棚净收入20000元左右。”静宁县天元种苗繁育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生钰介绍说。
日光温室设施提升了,产业发展定位明晰了,以村民孙忠成为代表的产业大户发展设施蔬菜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坚定了。“大棚设施良好,初步估算一个大棚的蔬菜经济效益在25000元-30000元之间,销售也不成问题,我有信心将蔬菜种好!”孙忠成已开始实践自己的梦想。
走进李堡村西红柿有机种植试验基地,一棵棵种苗长势良好,入驻企业中穗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韶文对传统蔬菜种植向有机蔬菜种植的转变深有体会:“以前蔬菜价格完全由经销商定,很容易被‘卡脖子’,有机蔬菜在确保质量、产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比传统种植的蔬菜提前15天上市,经过净菜包装后,每斤西红柿比传统种植的西红柿售价高出一倍,推向市场后非常受欢迎。”
以建设生态园区、发展有机果蔬为目标,李堡村在蔬菜基地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酸化土改良等新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成立蔬菜农药残留流动监测站,配套智能化物联控制系统,全面推广使用水肥耦合一体化滴管、土壤温度湿度养分综合检测等智能化设备,新建蔬菜贮藏、清洗分级、精深加工等生产线,真正实现了蔬菜“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现在,李堡村设施蔬菜主要种植油菜、芹菜、菠菜、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蘑菇、香菇、草莓等果蔬,预计年生产能力500吨,年产值240万元,全力打造集种苗培育、蔬菜生产、技术创新、观光采摘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园,让园区成为县城及周边地区绿色安全的“菜篮子”“果盘子”,成为百姓致富的“钱袋子”。
近年来,静宁县立足县情实际,坚持绿色、有机发展方向,在城郊和河谷川区集中发展设施蔬菜,在有条件的山区集中连片发展高原夏菜,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产业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三线三区”产业布局,构建集现代育苗、基地建设、贮藏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科技支撑、质量安全等为一体的全链条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全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元互补”做优特色蔬菜产业。今年,静宁县已建成界石铺李堡、细巷韩川、甘沟王川、曹务张屲、古城邹河和司桥6个设施蔬菜基地,新增日光温室125座、塑料大棚189座,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6000亩,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高原夏菜、沙田瓜菜,实施特色蔬菜重点项目8项,投资1.05亿元。2022年,静宁全县蔬菜总面积达到9 万亩以上,高原夏菜8.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3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围绕蔬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静宁正深入实施产业体系构建行动,集中锻造特色蔬菜五亿级农业重点产业链。
相关新闻
- 2022-10-12白银市靖远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东西部协作
- 2022-10-12庆阳市宁县盘克绿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苗木基地
- 2022-10-12庆阳市华池县两万亩谷子喜获丰收
- 2022-10-12庆阳市庆城县农膜覆盖面积达24.5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