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奋斗新农人

平凉市泾川县:林下生“金”拓富路

22-11-21 18:02 来源:中国甘肃网-平凉日报 编辑:冯睿栋

  原标题:林下生“金”拓富路

  李聪 史红玉 

  初冬时节,来到坐落于泾川县荔堡镇张茂才村的农兴富家庭农场,只见彩钢瓦盖成的鸡棚里,成群结队的土鸡正在啄食玉米,窑洞猪圈里的藏香猪相互追逐,沟边时不时有野鸡觅食……林下养殖成了山沟林地一道独特风景线。 

  “我的农场地处半山腰,地势开阔、空气好、无污染,散养鸡和藏香猪主要靠林地的杂草为食,辅以适量的玉米,由于是生态放养,肉质鲜美、口感筋道,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张先明边走边讲自己的“致富经”。

  今年57岁的张先明是荔堡镇张茂才村人,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总说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 

  2015年之前,张先明一直在嘉峪关务工,干过装卸工,跑过出租,开过公交车,后来自己买了一辆三轮车搞货运。 

  2016年,由于父亲身体原因,张先明一家人回到了老家。由于没有了打工收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邻近的南李村发展林下养殖收益很好。通过一番考察、比较和论证之后,他发现张茂才村的地形特点也适合发展林下养殖。于是,一个承包“荒山”搞家庭农场的念头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了。

  2017年,张先明流转了村里100多亩集体林地开始了“创业”。半年多的时间里,平山头、挖窑洞、修鸡舍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流转土地花了12万、砂化路花了1万多、挖窑洞花了3万元、买铲车花了5万元……张先明掰着指头算起了自己建办养殖场的花销。

  2018年,“农兴富”家庭农场成立,当年累计投放鸡苗1万多只,算下来收入有5万多元。 

  看着辛苦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张先明的信心更足了。此后,依托山地和资源优势,张先明在林下放养藏香猪、黑山羊近400头,还在家办起了生猪养殖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原来在外打工一年就赚七八千块钱,还照顾不到家里人,现在在家门口发展林下养殖,每年收入6万多元呢!”张先明喜滋滋地说。

  腰包鼓起来了,张先明也被评为村上的致富带头人,2018年还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我要认真学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加深理解和研究,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拓宽销售渠道,让村上有养殖意向的群众都加入农场,把一同致富的路子走宽走远。”张先明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陇人相·151期】“陇原工匠”呼丽萍: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助果农过上好日子 【陇人相·151期】“陇原工匠”呼丽萍: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助果农过上好日子
  • 【陇拍客】鸟中“大熊猫”黑鹳飞临崇信汭河 【陇拍客】鸟中“大熊猫”黑鹳飞临崇信汭河
  • 【小康路上看老乡】平凉静宁:政策引才投身地方经济发展 【小康路上看老乡】平凉静宁:政策引才投身地方经济发展
  • “踢”上热搜的甘肃泾川,平凉的民俗“点灯背猴”知道吗? “踢”上热搜的甘肃泾川,平凉的民俗“点灯背猴”知道吗?
  • 武都:多措并举夯基础 秋冬播种保粮安 武都:多措并举夯基础 秋冬播种保粮安
  • 民乐: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 民乐: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
  • 文县:打破传统产业发展壁垒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致富 文县:打破传统产业发展壁垒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致富
  • 兰州榆中:聚焦“三园”建设 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兰州榆中:聚焦“三园”建设 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残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
2   追光 | 让更多人看见这些基层球队 是这
3   【陇人相·151期】“陇原工匠”呼丽萍:
4   【陇拍客】鸟中“大熊猫”黑鹳飞临崇信
5   【小康路上看老乡】平凉静宁:政策引才
6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宣讲团定西
7   “踢”上热搜的甘肃泾川,平凉的民俗“
8   瓜州:药材种植好“钱”景 产业发展促
9   宕昌木耳乡: 机耕撂荒地守住“粮袋子”
10   天水:柿子红了 村民笑了
11   会宁:玉米“套”大豆 “搭伙”种出高
12   武都:多措并举夯基础 秋冬播种保粮安
13   民乐: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
14   西和姜席镇:小小羊肚菌 撑开产业振兴
15   崇信:“板凳小课堂”架起文明实践“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