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荒漠造绿洲 沙地变宝地
原标题:玉门:荒漠造绿洲 沙地变宝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徐玮 张学琴
当下,正是西北最大的新疆杨繁育基地——玉门市柳河镇红旗村最为繁忙的季节。苗农们一边忙着种植、移栽苗木,一边接待南来北往的苗木客商。
防沙治沙造林海,誓将荒漠变绿洲。红旗村党支部书记顾红艳,至今还记得四十多年前的情景——风沙肆虐,风吹石头跑,不见树和草,红旗村人饱受环境恶化之苦。作为全国劳模顾天祥的女儿,顾红艳感慨道,“当时这里仅有7户人家、52亩荒地,草、树都稀罕。我的父亲带领这几户人,以坚定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持续播绿植树,带领群众治穷致富。”
经过三代人、四十多年的奋斗,45万株树木在红旗林场拔地而起,5条长七公里的防风林带像卫士一样守护着顾天祥和乡亲们的家园,耕地面积和果园面积分别增加到2160亩、1168亩,昔日的戈壁滩变成了林茂粮丰、瓜果飘香的新绿洲。
红旗村的变化是一代代沙区人民艰苦治沙、绿化家园的缩影。随着造人工生态林、封沙育林、退化林修复、人工种草、草原围栏封育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玉门市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土地沙化总体实现了从扩展到缩减的历史性转变。
通过水资源合理利用、三北防护林、沙化土地封禁、公益林管护等重点生态保护项目,构建“大网格、宽林带、多树种、高标准”防沙治沙体系,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022年,玉门市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9.5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32万亩,森林覆盖率7.24%,活力木蓄积34.9万立方米,湿地面积3.55万公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治沙,用沙,把沙地变宝地。多年来,玉门从单纯的生态建设,向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并举转型,不断探索“点沙成金”、绿富同兴的奥秘。
走进顺兴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温室里的葡萄、油桃、樱桃、人参果翠绿欲滴,园区里郁郁葱葱的景象,与邻近的沙漠荒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曾经是不毛之地的荒滩,如今建起了百余座温室,既绿化了戈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该园区负责人于秀梅说。
多年来,玉门市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引进上马投资绿地生物果蔬制品生产线、聚馨麦芽、拓璞酒花等一批亿元“农”字号加工企业,全市累计建成了花海镇大畅河、清泉乡戈壁温室基地、赤金镇温室韭菜等3个万亩园区和柳湖镇岷州戈壁农业等5个千亩以上设施农业产业园,设施农业面积达5.48万亩。
立足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型沙产业。充分发挥玉门荒漠地势开阔、光照充足、风能富足的优势,多能并举、综合利用清洁能源,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型能源型沙产业如雨后春笋在大漠戈壁拔地而起。
随着“风光互补”进程的加快,玉门市新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风光火储多能互促、协同供应的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玉门全市各类新能源装机累计达到455.4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83%,新能源累计发电达到527亿千瓦时,为实现“双碳”目标添“绿”蓄能。
相关新闻
- 2023-04-20甘肃:以品牌促“土特产”发展
- 2023-04-192023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培训会在甘谷举行
- 2023-04-12今年我省首趟玉米种子专列开赴吉林
- 2023-04-10科学套种促农业稳产增收 榆中县高崖镇探索粮食稳产增效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