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端起“竹”饭碗 致富不用愁
原标题:成县:端起“竹”饭碗 致富不用愁
本报通讯员 张 忠 刘 镇
成县二郎乡,气候温润,非常适宜竹子生长。竹子被当地手艺人编织成斗笠、竹筐、竹簸箕等非遗手工艺品,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促进乡村振兴。
走进二郎乡赵坝村,赵树拜告诉笔者:“我们这里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我已经收竹棍四五年了,竹棍一捆能卖20块,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00多元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勤劳的二郎竹编手艺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从一根竹子变身为一把扫帚,要经过数道复杂繁琐的工序,只见柏永清把一捆竹苗拆开后,手里熟练地又扎又绑,不一会儿,一把新的竹扫帚就制作出来了。“我现在73岁了,现在年龄大了,在家里闲的时候把竹棍编成扫帚,一把扫帚也能卖十几块钱。”柏永清笑着说。
不仅是扫帚,二郎山区一些擅长竹编和竹制品加工的能工巧匠,还能利用质地纤细、坚韧柔软的竹子,经过平节、破竹、起瓤、划篾等工序,加工成精美的筛子、淘笼、罩滤、鸡罩等生活生产用品。
二郎乡严河村,是远近闻名的竹编村。村上投资90万元建成了竹制品加工车间和仓储库房,与赵坝、武坝等村组成了竹编生产线。严河村党支部书记陈永新说:“我们严河村注册了这个合作社,建成了竹编贮存室,我们村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但周边农户加工好的扫帚、筛子等竹制品存在储藏难的问题,成立合作社后农户可以把竹制品放在我们贮存室,我们在联系好买家后也能帮农户销售。”
通过“合作社+农户+市场订单”的模式,2023年合作社仅筛子就加工了2400个、扫帚加工了25000多把,只这两项纯利润就达到59.6万元,竹编产品成了市场供不应求的紧俏货。
把当地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竹编产业,形成一批“特字号”“土字号”品牌,二郎山区的农民也依靠大山,依托竹编,创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好“钱景”。
相关新闻
- 2023-12-11平凉市崆峒区:“冬闲田”变“增收田”
- 2023-12-11陇南成县镡河乡石榴村大棚草莓上市 游客体验采摘
- 2023-11-29陇南成县:果农们正在对核桃树进行管护
- 2023-11-29张掖市民乐县:工人忙着采摘串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