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奋斗新农人

【文化中国行】手艺之光:和政竹柳编技艺的传承发展

24-08-29 11:20 来源:新甘肃 编辑:赵满同

  城关镇教场村柳编展示间内各类精美的柳编手工艺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伊星

  和政县的竹柳编技艺是临夏州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柳编织品的用途十分广泛,从农业生产用具到家庭生活用品,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8月28日,记者采访了以柳编为主产业的城关镇教场村。73岁的董明已从事此业45年,“现在编竹子的少了,基本都是编柳条。”董明说。他习惯在地窖(当地人称为窨子)里编柳条,利于保湿。他几乎每天都会编制出两张柳编,可以进一步制成生活用品或农具。村子里能坚持下来这种技艺的人,如今只有4人。

  62岁的曹林是村中仍在从事此技艺的四位老人之一。“我从12岁开始跟随父辈学习竹柳编,起初是编制农具和生活用品,后来开始编制手工艺品。”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曹林被临夏州及和政县评为“乡土人才”和“乡村工匠”。

  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均匀、色泽高雅、通过精心的设计,可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应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创新,更多新颖、美观经过创新设计的洗衣筐、花盆套、野餐食具筐、吊篮、灯罩、狗窝、猫窝、鸟巢等多种产品,在海外市场也备受关注。

  地窖成了董明的“工作室”。

  董明在挑选柳条,他的双手朴素且具有沧桑感。

  董明正在编织柳条。

  董明介绍着柳编成品。

  曹林编织的婴儿床。

  曹林擦拭着“80岁”的竹柳编工艺书包。

  柳编展示间内的历史物件。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重走西北角】“走”出秦川“气质” “首”护蓝天“美貌” 【重走西北角】“走”出秦川“气质” “首”护蓝天“美貌”
  • 甘肃白银:呵护“一老一小” 共筑温暖家园 甘肃白银:呵护“一老一小” 共筑温暖家园
  • 张掖民乐:祁连山下收药忙 张掖民乐:祁连山下收药忙
  • 榆中兴隆峡口吹出文明新风 榆中兴隆峡口吹出文明新风
  •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荒滩上崛起的“希望新城”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荒滩上崛起的“希望新城”
  • 海报| 第七届敦煌文博会进入倒计时23天 海报| 第七届敦煌文博会进入倒计时23天
  • 庆阳举办“工博会”助力企业抱团发展 庆阳举办“工博会”助力企业抱团发展
  • 临夏州灾后恢复重建交通工程进展顺利 临夏州灾后恢复重建交通工程进展顺利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快说·飞天网评】金川拧紧水龙头 
2   甘肃一市发布干部职务任免名单
3   定西渭源:“暖心护工站”拓宽妇女就业
4   【重走西北角】“走”出秦川“气质”
5   《吟游者·渭之源》原创歌曲在渭源县发
6   艺术盛会 全民共享 ——“药都薯乡·壮
7   定西通渭:秋日农田绘“丰”景
8   定西漳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9   定西渭源:以“薯”为光照“粮”致富路
10   “樊锦诗·敦煌女性杰出人才计划”正式
11   甘肃开展以临床主导的分组权重论证 着
12   甘肃省新设立1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13   甘肃省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9月2日起报
14   白银市农业综合执法队申请注销登记
15   夏日的锋芒逐渐收敛 甘肃大部晴天当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