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做强“牛产业”“犇”向振兴路
初冬的寒意,丝毫没有影响文县堡子坝镇朱家台村梓茏养殖合作社肉牛养殖场的活力。一辆拖拉机满载着草料,穿梭牛场,工人忙碌地为肉牛添草、喂料......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或悠闲地咀嚼着草料,或自在地踱步,仿佛在诉说着这里肉牛产业的蓬勃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先行是关键。近年来,堡子坝镇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准把握乡村振兴阶段的利好政策,将肉牛养殖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全力绘就出一幅“牛”气冲天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规模化养殖:构建产业发展“牛”集群
堡子坝镇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并成功构建起规模化的肉牛养殖模式。朱家台村肉牛养殖场作为核心区域,肉牛产业“牛”势崛起,乡村振兴“牛”劲十足,带动周边农户纷纷投身肉牛养殖大潮。
在堡子坝镇朱家台村的梓茏养殖合作社,肉牛养殖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合作社负责人王亮介绍:“我们采用圈养、散养结合的方式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是总养殖肉牛700头的现代化养殖场。”
目前,该养殖场一期已建成养殖场占地15亩,养殖肉牛250头。规模化养殖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养殖户杨金贵看着牛栏里茁壮成长的肉牛,满脸欣慰地说:“走规模养殖路子效益好,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心里是有底的,相信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盼头!”
“规模化养殖不仅改变了传统养殖的分散与低效,更通过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率。”养殖场负责人王亮说,从饲料采购的成本控制,到养殖技术的统一推广应用;从肉牛疾病的防控监测,到市场销售的渠道拓展,规模化养殖让每一个环节都更加科学、规范、高效,为养殖户开辟了一条稳定且宽阔的致富之路。
标准化养殖:打造品质“牛”招牌
在堡子坝镇的肉牛养殖场,标准化养殖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密码”。镇政府积极引导养殖户树立标准化养殖理念,从肉牛的品种选育、饲料配方到养殖环境的控制、疾病的预防治疗等各个环节,均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
“我们以当地丰富的玉米秸秆为基础,经过科学处理后,搭配优质牧草、玉米粉、豆粕、麦皮等,确保肉牛营养均衡。”文县梓茏养殖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毛凤祥说。让秸秆“变废为宝”,既提高秸秆利用率,又减少环境污染。“这种标准化养殖出来的牛,吃得好,长得壮,肉质好,市场认可度高,收入会很客观。”毛凤祥说。
为确保标准化养殖的顺利实施,堡子坝镇还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及专业技术员深入养殖一线,开展全方位跟踪服务。为养殖户提供遗传改良方案,优化饲料管理策略,制定疾病防控预案,及时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效提升肉牛产业链的效能与品质。
这种标准化养殖模式下产出的肉牛,肉质鲜嫩多汁、营养丰富且安全生态,更符合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好山好水养好牛。”堡子坝镇的肉牛将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化扶持:注入产业“牛”动力
政策的扶持如同春风化雨,为堡子坝镇肉牛产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镇政府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整合各类资源,为肉牛养殖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帮我解决了资金难题,还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让我从一个普通养殖户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当地养殖户米玉文感激地说。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金融机构为养殖户提供了便捷的贷款服务,许多像他这样的养殖户得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水平。
此外,堡子坝镇政府还支持合作社土地流转,为养殖场建设提供充足土地资源。通过就业扶持政策,吸引大量当地闲置劳动力投身肉牛养殖产业,解决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堡子坝镇的肉牛产业如虎添翼,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据悉,该养殖场的育龄牛体重可达600公斤,市场价35元每公斤,每头牛能买到2.1万元左右。其中,牛育肥6个月纯利润约5500元。
文县堡子坝镇的肉牛养殖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政策化的多轮驱动下,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奋勇前行、蓬勃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产业的持续升级,肉牛养殖产业将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牛”动力,成为“牛”转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通讯员 刘玉玺 韩志兴
相关新闻
- 2024-12-09临泽:凹凸棒石肥料让盐碱地变成“希望的田野”
- 2024-12-03高台:“串珠成链”做好乡村“连片振兴”文章
- 2024-12-03临泽:制种架豆叩开海外市场大门
- 2024-11-26民乐:款冬花开出“幸福花” 药产业走出“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