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己的“写作舒适区”
走出自己的“写作舒适区”
□本报记者 张君成
对于葛亮的写作来说,过去的2019年和到来的2020年只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因为他的计划都在围绕一个大的目标而进行,那就是“匠人”小说系列。为此,近几年葛亮不断走访老一辈匠人,如图书修复师、彩绘师、泥塑工匠等,试图用现代的视角重新解读和延续那些传统技艺。
对于这个写作计划,葛亮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坦言是走出了自己的“写作舒适区”:“因为对于一个小说家而言,写作久了会有‘约定俗成’的舒适领域,不断地重复自己。”而这次葛亮和这些老匠人面对面相处,踏进了陌生的领域,让他觉得这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
对于葛亮来说,走出“写作舒适区”并不代表着要颠覆以往的写作内核:“在写作题材上它们是有延续的,如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人性的思考等。”所以葛亮将这种突破放在“走”这个动词上,即进入自己不那么熟悉的领域和人群中,打破固有的知识结构,扩展看待世界的原有的视角。
在葛亮看来,由于资讯的发达,人们往往忽视采风的作用。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这次写作中开始回归采风这个传统模式,和那些手艺人面对面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葛亮最大的遗憾就是老一辈匠人的逝去和他们背后手艺的消亡。“当你试图去找寻找连接时,却发现连接点已中断,这其实是一件遗憾的事。”因此,葛亮的写作带有一种抢救性的色彩,想去把握这些匠人最深刻的记忆。
同时,葛亮也将希望注入其中,把传统的文化记忆重新纳入到当代的生活中,让它们在当前的语境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对此我不是悲观的,因为我相信它们在新的时间与空间里有着自己的繁衍能力。因此我的记录不是以‘挽歌’的形式,而是用文字去记录本真,去探寻可能。”葛亮说。
相关新闻
- 2020-01-072019年“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入选作品揭晓
- 2020-01-07千余本“红色经典” 连环画亮相首图
- 2020-01-07“深圳书城选书”已连续推出100期
- 2020-01-07人民社2019年度十大优秀学术著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