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版书密集重复出版 说明了什么
公版书密集重复出版 说明了什么
■本报记者 许旸
最近,又有一本《在路上》刷屏了——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1969年去世,50年后其作品进入公共版权范畴。短短两个月,十余个译本密集出炉,几乎涉足外国文学的出版品牌都加入“抢夺香饽饽”赛道,目测今年内还有一波版本“在路上”。
因其没有版权成本,热门公版书几乎难逃“你出、我出、大家出”的怪圈。除了凯鲁亚克,美国小说家约翰·肯尼迪·图尔、英国科幻作家约翰·温德姆、波兰小说家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等作家学者2020年也进入公版领域。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其销量前五十的图书中,公版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2016年的9%上升至2019年的17%。国内傅雷著作、国外《月亮与六便士》等版本五花八门,最热门的《小王子》在市面上甚至有近80个版本。
数位资深图书编辑直言,因没有版权成本,公版书成了香饽饽,这可以理解,但一些不良出版商在图书内容和形式上过于粗制滥造。公版书绝非拿来别人的本子照着印就行,也不是找批人攒一个译本、校注本就可以,如果还抱着简单的“拿来主义”“炒冷饭”等惰性思维,很难在日趋饱和的公版书市场中“冲出重围”。
仅靠“拿来主义”,做不好公版书
1957年出版的《在路上》使凯鲁亚克声名大噪,即兴式散文笔法是他的标志风格。这部洋溢着叛逆不羁叙事风格的畅销书被一代年轻嬉皮士奉为“精神伴侣”。首度进入国内公众视野的译本是1990年的漓江出版社译本,此后200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签下凯鲁亚克系列作品简体中文版版权,由翻译家王永年操刀《在路上》原始版本。
仔细比较眼下新出的几部《在路上》译本,无论是图书封面、腰封标语,还是周边衍生,都各具视觉标识,“冒险”“闯荡”“抵抗平庸”“一代经典”是高频营销词汇。其中,湖南文艺大鱼文库推出的是陈杰教授全新译本,博集天卷则宣称台湾何颖怡的译本“完美呈现原著的独特韵律之美”,99读书人选择了更原始、更生猛的无删节原稿版……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各家出版机构铆足劲头,尽可能提升自家版本的辨识度。
“当下愈发激烈的公版书市场竞争,实际上有助于激发传统出版从业人员的职业潜力。随着读者审美能力提高,优胜劣汰将促进公版书市场良性发展。简单‘拿来主义’远远不够,还要有精品意识。缺乏工匠精神,不可能做好公版书。”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认为,公版书是人类文明精华的积淀,有着广泛的读者需求,而白热化竞争是推动出版策划创意能力的重要“练兵场”。公版经典不是简单的“肥肉”,低成本不足以成为制胜关键,出版社若不心存敬畏,慎重对待,便很难赢得读者青睐。
要像打造原创新书一样打造公版书,甚至要付出更多的财力人力,提升“附加值”。以毛姆的经典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为例,市场上各种译本令人眼花缭乱,但浙江文艺社和大星文化在策划时,在版式上保证阅读舒适性、装帧偏向年轻化,不光是根据英国Vintage Books出版社1999年英文定版进行翻译,尽可能确保译本的经典性;还在开篇配上高更作品插图,整体设计凸显“月亮与六便士”元素,传递“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感。换句话说,高附加值不仅来自于文本质量,也少不了营销设计等商业包装开发。
公版不等于“低端”,二度开发考验出版能力
从“公版书”到“看家书”,如何改变“公版就意味着低端”的刻板认识、让公版书出得有尊严?
“公版内容像如同巨大的知识海洋,集合人类这么多年智慧不断再版。如何利用并创新叠加是关键。”资深出版人董佳佳认为,越是免费的内容更要强调后期“烹制”和二度开发,无论是考虑到蓝海领域,翻版一些小众公版作品,还是不断提升长销作品的图书品相,在索引、编排、校订、设计都应精心讲究,追求卓越版本。
公版书的开发上,打法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出版社以多套系为主,旨在形成一定的品种规模优势;而有的则擅长拿单品“做文章”,强调产品升级,且在营销推广方面创新玩法。毕竟,经典阅读的市场需求是需要培育引领的,好的出版人绝不能跟风追随市场,而是要引领和创造市场。
以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西奥多·阿多诺为例,这位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学术地位显赫,曾提出著名的“文化工业”理论,今年进入公版书领域。眼下,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阿多诺选集”系列丛书,《道德哲学的问题》《否定的辩证法》已出版,《最低限度的道德》《黑格尔三论》《认识论元批判》预计年内陆续面世。不同于以往市场上以单行本为主,年代较为久远,这套文集更侧重梳理呈现一代学者的学术全貌,邀请国内研究阿多诺的知名学者谢地坤、张峰、谢永康、王柯平等教授进行翻译,在原先译本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校订,并在编排上新增译者序和译者后记,对每本书的主旨脉络思想有着细致阐释与分析,起到了导读作用。
“公版书的本质在于共享和普及,在于版本的多样,但也应与时俱进,源源不断生发出更多知识内涵和全新阅读体验。”资深出版人贺圣遂提醒,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对公版作品有序开发与“深加工”,让各版本充分接受检验,有助于真正繁荣图书市场,而要从众多版本中脱颖而出,差异化策略必不可少。
相关新闻
- 2020-03-19冯骥才:书房是作家不设防的写作场
- 2020-03-19线上书店“元年” 社群微信成为抗疫利器
- 2020-03-19百科耆宿 文章医生——怀念黄鸿森先生
- 2020-03-19走出史书的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