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拍孤岛岸 风颂赤子心 ——评长篇报告文学《家·国:“人民楷模”王继才》
涛拍孤岛岸 风颂赤子心 ——评长篇报告文学《家·国:“人民楷模”王继才》
《家·国:“人民楷模”王继才》
刘笑伟、王志国著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家·国:“人民楷模”王继才》(以下简称《家·国》),记述守岛英雄王继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人生的故事。作者刘笑伟、王志国通过讲述“一个岛、两个人、一面旗”的故事,真实再现一个守岛32年的楷模形象。作者以客观、辩证、理性态度走近王继才,在深入采访中打捞诸多鲜活细节,探寻王继才“守岛就是报国”的精神密码。
思想深度和作品带给读者怎样的思考,是评价一部报告文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阅读《家·国》,读者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这种感动既源于传主独特的人生经历,也源于作者的真诚书写。作品从开山岛写起,写王继才和这个“家”的关系,再写这个小小的海岛、普普通通的家庭和国家的关系,层层递进、亲和自然。作者没有把王继才写成高大全式的人物,王继才和他的妻子儿女在困难中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王继才在暴风雨中为妻子接生、自费购买200多面国旗等故事令人潸然泪下,人物形象因此丰满。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们身上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这是有境界、有情怀、有温度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传递的精神价值。
报告文学作品中,人物动机和行为的真实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作品的艺术价值。《家·国》向我们呈现,一个人是怎样经过千回百转的磨练而闪闪发光,怎样从普通人成长为楷模。作者一步步深入主人公内心,梳理王继才从普通民兵到共产党员、从有畏难情绪到“自找苦吃”自觉坚守的精神成长历程。当别人问起王继才初次上岛的经历,他说“真是度日如年”,在那与世隔绝的48天里,王继才熬过了置身恶劣环境的孤独关、恐惧关。在守岛过程中,他逐渐理解这份工作的价值,岛上的气象、水温、潮汐、航标设备需要维护,部队留下的营房需要打扫,日常巡逻、升旗、瞭望、看管修理就是他的全部工作。除了辛劳付出,王继才也有自己的快乐。他在岛上试验种树种菜,赶海时去撬牡蛎放蟹笼,为往来船只提供帮助,每天认真举行他心中无比神圣的升降国旗仪式。长期在岛上生活,没有信念会熬不住。“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32年漫长的思想演化之旅,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产生存在感到上升为责任感,最后形成自己的信念,他已经与开山岛融为一体,再也无法离开。“岛上不能没有人”“守岛就是报国”,这就是王继才的初心。作品叙述人物的基调亲切平和,不仅真实状写人物生命历程,弘扬人物可贵精神,更启示人们在急剧发展的社会和生活面前,要坚守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
为讲好中国故事,作者把握采访、创作的方向感,强化现实观照,引导读者将目光投向开山岛并延伸至整个时代,从而深刻领悟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追求。《家·国》的真切表达,像一股暖流打动读者的心。王继才说,“守岛必须守土有责,个人是小账,国家是大账,个人小账算不过来的时候,算一算国家大账心理就平衡了”。守着一座岛,王继才错过了外孙的出生,错过了与老父亲的最后一面……多年来王继才夫妇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国旗,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最终,他把自己的生命也留给了开山岛。
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一如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无数人怀着守望相助的同胞亲情,像王继才那样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所有这些奋斗者的故事都有力证明,胜利必将属于我们。(丁小炜)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7日 20 版)
相关新闻
- 2020-03-31雪域英魂谱 ——读《天堑:西藏和平解放纪实》
- 2020-03-30带着故乡去流浪
- 2020-03-26扶贫文学:叙写新时代乡村传奇
- 2020-03-19直面时代之问:读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