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书香润陇原| 家风绵长,国运恒久——评《陈家沟延鼎家史》
《陈家沟延鼎家史》
作者:陈贵辉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 作者:王光辉
《陈家沟延鼎家史》是一本有血有肉、感人可泣的家庭史书。相对于中国千年注重宏大叙事的正史而言,家史在中国史家的传统记叙中是一份独特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家史作为一种历史别裁,有着正史所无法触及的细节脉络,也正因此,中国正史上的很多疑团和纠缠,都是后来根据族谱家史一类的私家文献加以纠正并还原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陈贵辉先生的《陈家沟延鼎家史》,读完之后让我觉得有点震惊,作者对陈姓家族历史的考证有专业精神,事证物证逻辑有自,追根溯源脉络清晰,从门望的角度看隐隐有汉魏古风,从个人家庭的角度看则有种“敝帚自珍”的高贵。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中想起余华的小说《活着》还有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文学作品,文史不分家是中国文学和史学的传统,中国文人自古而今有贯通历史的反射与自觉,我所想到的这两本小说,都是通过一家一族的盛衰和个人命运的沉浮,记录和反映了中国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局部,现在,这两本书都是当代文学的经典。陈忠实在《白鹿原》里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我对此深以为然。相比文学的虚构,家史的真实性让它具有了朴素的史家末端神经的作用,对于社会发展的冰与火,在这里有本能的苦与痛。
国人以姓为血脉相承的源头,陈延鼎是作者陈贵辉的父亲,“以父之名”有种神圣的宗教感。《陈家沟延鼎家史》从永靖县陈井镇陈井村陈家沟的自家四合院回望陈姓的来路,在蛛丝马迹的史料中详细辨识模糊的足迹,捋清了祖先自江南水乡合肥披甲戴盔勇武而西的行迹,从一家一族的繁衍生息疏通了枝叶繁茂的精神源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祖先是中国人最根本的信仰,通过对家姓的考证追踪,作者将自己深刻地嵌入了传统中国的毛细血管中,因此才有了后面篇章中追忆父母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情感。
读《陈家沟延鼎家史》,仿佛重回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场景,那些来自时代的苦难与煎熬,黑夜和黎明,那个乡村院落的幸福和灾难,都昭示着个体命运和国运世道的紧密相连。这本书好像是一部纪录片,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作者父母一生辛劳的艰苦历程,苦难多于幸福,欢乐少于痛楚,是那个年代众多普通家庭的共同体验,也是作者椎心泣血的笔触所在。对于那个年代,有多少人有意无意选择遗忘,多少记忆已经在时光流逝中风化成灰的时候,作者不厌其详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场景。他写1962年父亲陈延鼎兄弟分家,“分到了南面三间房,大地柜一个(能装小麦一千八百斤),炕柜一个,没有抽屉的方桌一个,长板凳一条,木质火箱一个,炕桌一个(65cm*40cm)。”这些价值寥寥的物件象大写意的国画一样勾勒出了贫穷的含义。他写1985年父亲去世后丧事的十四个环节,其中“待客”一节中写到:“招待用的烟【蓝盒兰州烟】(0.83元/盒)、草原烟(0.28元/盒),共三十条;酒【绿豆大曲(10元/斤)】,共八十斤;茶(春尖)十斤。每位客人清汤羊肉一碗,烩菜一碗。烩菜中有:酥肉丸子,红炖,白炖,红片,白片,红块,白块,鸡蛋一个,豆腐二块,鸡腿一只,粉条,白萝卜,白菜,海带。早上头舀汤泡馒头,晚上一锅子面。”这些细节和数据,是一个普通百姓物质生活的横截面,是时代变迁过程中停留在时间节点上的定位图。这些带着记忆温度的物质和情感小数据,比任何语言和文字更让人有感同身受的深刻共鸣。
对于一个普通写作者的生命个体,“我是谁”的答案就这样稳重而踏实地落地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人生拷问就此铺开了个体对社会的延伸。“我”是苦难坚韧的父母的儿子,“我”是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的手足,“我”是陈家晚辈的父亲叔伯,“我”是从陈家沟走出来的骨骼坚硬品行端正的传承人。“我”是他们,“我”是你们,“我”是普通中国人紧密相连而构建的社会和国家。在这个意义上,一本小小的家史完成了作者对家国的叙述和建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里,“忠孝仁义”是至高无上的墓志铭。“忠”指向形而上的国家,“孝”指向父母指向列祖列宗,“仁义”指向前后左右的社会关系。这大概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筋骨,也是国家千年相袭不绝如缕的血液基因。国家是宏观层面的组织躯体价值认同,他的健康肌体来自于每个细胞的健康运行。一个家庭就是国家的一个细胞,家风传承就是构建国家价值认同,国运绵长恒久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本小书,胜过无数大道理。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文化自觉则是养成良好家风家教的第一粒扣子”。
我与作者贵辉先生因工作的原因来往,恰似古人所言的“君子之交”,他的诚恳朴实古道热肠我有耳闻亦有目睹。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发现了他,在当下,能谨守体制并安于本分,需要“初心”的支撑和人格的修练。他似乎永远是一个感恩并乐观的人,而且无时无刻都在感染着他周围的人。而《陈家沟延鼎家史》的著述,更让我认识到他还是一个内心怀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一个能时刻牢记裤管上的泥水并勇于用它谱写生命图画,构建自己精神世界的人,一个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延伸而上,深入历史的纵深和时代的细微处,捉刀镌刻为文为史的人,仅此一点,我需要向他致敬。
相关新闻
- 2020-04-13H5| @全省党员领导干部:收好这份新书单,总有一本适合你
- 2020-04-13能超越东野圭吾的只有东野圭吾
- 2020-04-13“力学庐藏书”惠泽天水
- 2020-04-12四月书香润陇原|有奖活动!甘肃新华书店邀你参与 4.23“世界读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