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好读书
不负韶华好读书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廖祥忠
推荐书目
《平凡的世界》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理解媒介》
译林出版社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中信出版集团
图书被码成中国传媒大学的校标形状,这成为中传知行书店的一处阅读风景。
中传知行书店 供图
中国人习惯把“读书”和“教育”并列为同一件事,读书不仅是一种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熏陶和传承。自古以来,读书人就有一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一份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目前全国艺术类院校招生火爆,我们在招生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不少好苗子,但也普遍感到学生文化素养亟待提高,创作作品比较肤浅,缺少深刻内涵。我认为,重要原因是有的同学文史哲根基薄弱,教学没能及时回应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
传媒学生是文化建设的新生力量、战略储备。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创作水平,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大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020年,我们率先在全国进行艺考改革,全部实行文史哲科目考试,就是要树立一个风向标,倡导和鼓励同学们抓住传统文化中文史哲这个“牛鼻子”,把“读书学圣贤”作为天下“第一等事”,在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老子的智慧、庄子的辩证中把自己放进去,思考自己该怎么做。锤炼理性和智慧,强化人本、人格、人文精神。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用优秀传统文化强基铸魂,站稳脚跟,建构我们内在的思想、修为和精神。
传媒学生正处在知识大迁移、传媒形态大变革、传播力量大爆发时代。教育部明确提出新文科建设,同学们要以此为契机,在“通”字上下功夫、做文章,打破专业的局限和条条框框,强化跨学科的阅读和学习,创新和重构我们的读书模式与知识形态,实现知识的跨界重组。打通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任督二脉”,在文史哲和人文科学上实现融通,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上实现融通,在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上实现融通。“用传媒的力量守护人的价值、用人的价值引导传媒的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美丽而宁静,无论是春天教室窗外清雅高洁的玉兰花,还是金秋时节大路两旁满目金黄的银杏叶;无论是夏天博学楼前触手可及的绿荫,还是冬天钢琴湖晶莹剔透的镜面。在美如诗画的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同学们尽可以好书为伴。钢琴湖畔、明德楼前,书声琅琅;核桃林里、银杏树下,俊采飞扬。书卷和着青春的气息在美丽的校园里交融升华。
从2019年起,中国传媒大学创设了春季和秋季读书周。学校拿出固定的时间,成立专门的机构,提出具体安排,要求各学院推荐阅读书目,学生每人撰写读书报告。倡导和鼓励同学们在读书中树立四种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系统集成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全校师生开展了“得到读书奖学金”“书香人文阅读”“云上伴读”等活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无数次调整与推进,正是要给大家创造一个美好的读书环境。
建设“书香校园”是中传人长久以来的梦想,中传知行书店于2019年9月23日正式开业。“知行”,不仅是希望同学们“知天下,行未来”,更是希望同学们了解知易行难,践行“知行合一”的朴素哲理。希望中传知行书店和新华尔雅书屋能够秉承“知行”真意,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优势和新华书店总店资源的加持,在权威、专业、精品上下功夫,多提供精品专业书,多组织思想文化交流,多支持专业学术实践活动。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切实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包含“忠诚、自信、包容、竞先”文化基因的新中传精神广泛传播,嵌入中传人的精神家园。回望所来的未知,汲取往圣的智慧,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每一个不曾阅读的日子,都是对大学的辜负”。
相关新闻
- 2020-04-24读书给予我们勇气与智慧
- 2020-04-24邀百位名家对口湖北帮书店
- 2020-04-24人民社推出《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著作特辑》
- 2020-04-24一个二手书交易平台的“逆行”—— “多抓鱼”:相信实体书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