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书】读书读到舍不得读完,是一种什么境界?
【为你读书】读书读到舍不得读完,是一种什么境界?
“你是我舍不得读完的书/留下这长长的年龄的页码/伴我熬过未来的空白/不想读完你/我才有理由一辈子/都当你的读者……”这是一位读者以读书为比喻写给爱人的诗,字里行间流淌的除了深情倾诉,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将人的一生理解为一部书——舍不得读完的书,恰似舍不得放手的流金岁月。那么,哪些书才会是“舍不得读完的书”,怎样才能让书与岁月亲密无间?今天,让我们来听著名阅读推广人聂震宁先生是怎么解读的……
一位地处边远省份的文学界老朋友发来邮件,对拙文《慢阅读与快生活》很赞同。他是极赞成慢阅读的。他说他正在读一部名著,“慢慢地读,一天才读三页,有时夜深了也要读几行,而且,舍不得读完”。他写道。舍不得读完!这是多么富有张力的阅读感觉。只有当我们感觉到一本书很好、很厚重、很优美、很丰富、很耐读,或者说很合自己口味,很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才会产生这样的阅读感觉,才会放慢速度来阅读、体会、咀嚼、思索、把玩,以至于一咏三叹、流连忘返。这位朋友“舍不得读完”的名著就是《罗兰·巴尔特文集——中性》,如此厚重复杂的书当然值得慢读。同时,巴尔特的文笔又是那样丰富有趣,一旦读起来还真的会有“舍不得读完”的感觉。
用“舍不得读完”作为关键词上网搜索,竟然有大量“舍不得读完”的读者感言蹦出来。舍不得读完的书,在大多数情形下,不会是明天就要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一考定终身的书,不会是发财致富秘籍,不会是官场厚黑攻略。舍不得读完的书,往往是我们个人挚爱的书,人书情未了的书,精神气质契合的书。这样的阅读往往是非功利的。唯有不为功利的阅读才会有如此高蹈而超然的阅读心态,才会有“乘兴而来,兴尽而归”的阅读境界。有人在网上极而言之地说道:给我一杯喝不完的咖啡和一本看不完的书,我可以保持一个姿势直到永远。我相信这番话语完全出自一个以读书为乐的读者的真切感受。
舍不得读完的书也会是舍不得放下的书。我曾经在文章中介绍过死囚临刑前舍不得放下书的故事。近来又读到文学理论家叶舒宪讲述的一个类似的故事,也颇受感动。叶舒宪当年在英国伦敦,有一天看到一个戴帽子的乞丐坐在地上,不顾初冬的寒冷,专心致志地捧读一本书。看到此情此景,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他问乞丐看的是什么书,原来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小说。他感叹,温饱都不能保证,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我想,读书解决精神温饱,同样是人的基本需要。正如苏联作家高尔基所强烈表达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我想,值得一个高尚的人扑上去的书,应当是那种富有思想性、正义感、同情心、艺术性,新意盎然、古意浓郁、妙趣横生的高品质之作。什么时候,我们社会的功利性阅读减少得再少一些,而把阅读高品质的作品当成全民阅读的主要内容,看成为自己生活亲切的一部分、生命宝贵的一部分、高雅享受的一部分、岁月静好的一部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部分,社会也就有可能成为比较和谐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
读书读到舍不得读完,也许还关系到阅读者的精神体验问题。前不久观看意大利大导演安东尼奥尼执导的著名影片《云上的日子》,里面有许多有意味的剧情和对白,其中一句台词深深打动了我。剧中人说:“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还没有跟上来。”这句台词脱胎于印第安人的一个传说。传统的印第安人认为,出远门的时候,如果走得太快、走得太远,自己的灵魂会跟不上。所以走一段路就要停一停,要等自己的灵魂赶上来。我以为这是一个蕴含着大哲理的寓言。我们的读书何尝不是如此?读书也不能读得太快,读得太快,肯定会失去自己精神体验的一些重要机会,也就是说,自己的灵魂会跟不上来的。
《阅读的艺术》
聂震宁 著
作家出版社
内容简介
《阅读的艺术》系我国当代著名出版家、作家、全民阅读推广人聂震宁先生的最新力作。这不是一本一气呵成的书,而是集作者长久感悟之大成,是同时身为作家、写作者、阅读者,以及一个专业的编辑家的多重身份和几十年的思考经验使得作者最终厚积薄发得成此书。全书分阅读的哲思、阅读的方法、阅读的随想和阅读的笔记四部分,是一部基于对阅读与文化持久深沉的情感与担当写就的读书之书。
相关新闻
- 2020-04-28春天从碧口上岸
- 2020-04-28曙光(报告文学)
- 2020-04-28走向阅读社会
- 2020-04-28向劳动者致敬(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