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不卖书的书店什么样?
一家不卖书的书店什么样?
□本报见习记者 朱丽娜
“一定书屋”内,读者常常一坐下就是一两个小时,喝茶、读书。邱黎斌 摄
在北京市北锣鼓巷70号,“一定书屋”成为点评网站上备受读者推荐的网红店——进店需要交98元“入场费”,之后可以在书店内免费阅读图书和无限续杯茶水咖啡,但书店并不卖书。
带着好奇,《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了“一定书屋”,采访了店主邱黎斌。
“老客”自己找本书坐下阅读
在去“一定书屋”的路上,记者提早下车,选择步行,不同于一街之隔的南锣鼓巷游人络绎,北锣鼓巷十分幽静,偶尔有三两行人。“一定书屋”就在巷中一隅,一扇干净的小玻璃窗户,门头上挂着木质的手书招牌,邱黎斌早已按照约定时间等候在店里。
“‘一定书屋’的模式其实很简单,我提供一个新的书店选项,选择认同这个选项的读者,就留在了‘一定书屋’。”在邱黎斌看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消费,阅读已然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刚需”,随之,个性化、多样化的书店模式,需要更多地被尝试发掘探索,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一定书屋”面积不大,屋内装修是以木质为主的中西结合风格,轻柔的纯音乐从音响中流淌而出,长短桌错落放置,书架、木器、瓷具这些文艺的物件与书店融为一体,着实让人感到放松。采访时,记者看到常来店里的老客,与邱黎斌打个招呼,就自己寻一处地方,找一本书坐下阅读。
谈及创立初衷,还要从邱黎斌的个人经历讲起:“我曾经在媒体行业12年,对于信息的爆炸式传播深有体会,但我觉得现在的人们十分需要一个能让内心安静的空间,所以2017年7月我创办了‘一定书屋’,一个能使内心安静的纯粹空间。”
付费进店后再无收费项目
进店之前需要收费,难免让人对“纯粹”有些疑问,甚至会质疑是否会过于商业化。邱黎斌认为,每个商业体都有自己的规则,读者进店之前,他会将“一定书屋”的规则清楚地告诉读者,认可的读者就会自愿走进书店。
书店的“纯粹”在于,读者付费进店后,店内没有任何附加消费或者暗示的消费,付费98元后,读者4个小时内完全自由阅读书屋内的千余本文学、历史、艺术类甚至绝版的书籍,店内提供保证一定品质的咖啡、茶水等可续杯的饮品和荐书服务,不需要考虑买书、充值会员、推销等消费,没有任何再需要付费的产品。超过4小时按158元收费。
“书屋内的图书并不出售,我向你推荐图书,并不是想卖给你赚钱,你只要安心地读就可以了。”邱黎斌说。
在店内环境的纯粹上,邱黎斌确实有自己固执的坚持。记者观察到,店内收“入场费”的二维码卡片,邱黎斌平时会放到抽屉中,只有在读者付款的时候才会拿出来,收款的声音也会关闭,读者不会被干扰。
更适合小众化书店
对于“一定书屋”的商业化,邱黎斌并不否认:“时代在改变,当人们的消费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的时候,也挑战着很多传统行业的变通能力。书店要敢于进行大胆改变和尝试。书店的模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和升级,才能支撑住书店人的情怀。”
“现在网络购书太便捷了,对一些仍坚持来书店的读者来说,阅读场景的代入感、体验感比买书更加重要,这就是‘一定书屋’的发力点。”邱黎斌说,“‘一定书屋’3年来一直处于盈利状态,高额的房租压力下,还能够养活自己,这或许可以证明,书店可以是卖书的地方,但也可以不仅是卖书的地方。我为读者选书、提供配套服务、布置舒适的阅读环境,这也可以是书店自我创新进行造血的卖点,并不会让书店的价值、服务打折扣。”
对于“书店就是应该免费的、不应该架设门槛”这样的观念,邱黎斌认为,新的模式应该交给市场、读者,也就是买单人来决定是否可以生存下去。
邱黎斌心中,书店聚集了很多有同样阅读体验需求的读者,书屋的模式得到了认同,是他最大的收获,但邱黎斌表示,“一定书屋”的模式并不适用所有书店,更适合小众化的书店。
相关新闻
- 2020-05-22纪实文学《古路之路》: 书写“悬崖上的村庄”脱贫攻坚故事
- 2020-05-22全国政协委员林阳: 精准助力全民阅读推广
- 2020-05-22两会“艺”起聊系列访谈之一|吉狄马加:好作品既反映个体经验,又要具有人类意识
- 2020-05-21湖南出版《我和我的国-疫往情深日记》致敬抗“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