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图书:深入浅出 感受真知
科技生活图书:深入浅出 感受真知
□本报记者 张君成



从上半年的生活类图书整体看,受疫情影响,生活类书籍的关注度有所提升。重温半年以来1月到6月的生活类图书,亮点不少。阅读推广人贺超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结上半年的生活类图书,基本按照四条主线可以汇总:科普、博物、前沿技术、生活方式。
回顾半年来的生活类图书,尽管受疫情影响出版业新书锐减,但进入4月后新书明显增多,类别也迅速得到提升。“基本就是从1月到4月下旬,呈现‘U形’反转,紧扣生活脉搏,或许也正是生活书的成长轨迹所在。”贺超说。
通俗易懂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根据西城区妇联、西城区统计局以及甲骨文悦读联合推出的“疫情下的阅读”数据调查可以看到,疫情期间“生活保健”类书目以三成的关注度可谓一骑绝尘。
出现这一趋势的大背景就是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当疫情成为生活关键词,与之相关的各类书籍大量出版。春节后,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图书开始涌现,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段时间里读者的关注方向。
可以说,这些图书编撰人员常年工作在传染病的预防、临床和科研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及时编写出版该书,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为大众及有关专业人员提供重要参考,为有效提高社会预防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激发了读者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意识
贺超认为博物类书始终是这两年生活书的重点,“阅读它们同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在探究其陌生的一面”。在上半年出版的图书中,《植物收藏家》《环游世界80种树》《博物馆之美》等书籍,内容多样,形式多样,而且原创类的内容品质也都可圈可点。
比如《勐海植物记》(北京大学出版社)旨在记录、描写勐海县的自然、文化和地方性知识,使读者更加了解、热爱勐海县。作者先后6次深入勐海县各个乡镇,经历60多天的实际调研和野外拍摄。《唯有梅花似故人:〈宋词〉植物记》(江西美术出版社)涉及近40种宋代词人提及最多的植物,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宋人优雅、深沉的生命质地,更让我们读懂一个时代的心事。
探究前沿技术如何改变世界
反映技术革新的图书,前沿性和前瞻性始终备受关注。这些图书一方面回应读者对于时下最新技术的需求,比如《5G时代:经济增长新引擎》(中信出版集团),从技术创新、产业链重构、融合应用等维度,对5G在做大、做强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支撑作用进行了深入解读;《智能时代:5G、IoT构建超级智能新机遇》(中信出版集团)力图全景呈现机器智能的原理和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未来产业和社会的影响。其介绍了智能革命对产业、社会以及对个人所带来的机会和冲击。再如《数字孪生》(电子工业出版社),全书涵盖了数字孪生的多个重要技术要点,列举众多案例对理论进行解析,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刻地理解数字孪生这门新兴学科。
另一方面,还有些图书也通过对技术的分析,多维度探究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人类如何走到今天:改变世界的科技思想与发明》(电子工业出版社)另辟蹊径,试图从工具的角度出发,以一种工具史观来思考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以丰富视角展现积极向上生活态度
受疫情影响,不少人开始宅在家中,阅读也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消遣方式之一,可以说宅在家阅读,带给读者的是丰富的心灵体验。对此贺超表示赞同,这正是生活图书的价值所在。
关于生活方式的书,如美食、旅游、健康书籍,比2019年有所增加,比如《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商务印书馆)、《一个村庄的食单》(广西人民出版社)、《吃: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中信出版集团)等等,都以丰富的视角展示积极的生活之美。
如在《一个村庄的食单》中,知名乡土散文作家黄孝纪以精美的笔触对70余种南方乡村食物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并配以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彩色插图和精美版式,真实再现了一个舌尖上的南方乡村、一个南方村庄的炊烟岁月,是为南方农耕乡民的饮食立传。
贺超认为,读者对于这类图书的喜欢,代表对未来的希望,“无论如何,生活还在继续,未来值得期待,而优质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深思、总结、学习,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真知,在别人的分享中获取灵感,生活因此可以更加美好”。
相关新闻
- 2020-06-18单霁翔:享受读书写作对生命的滋养
- 2020-06-18纪念常书鸿逝世26周年 《此生只为守敦煌》推出
- 2020-06-18基层党务工作实用指南
- 2020-06-18风险防范应急救援 《应急管理——领导干部读本》出版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