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古文的千山万水
2017年“陪孩子读古诗词”系列出版后,我想把“陪孩子”这个系列扩展、壮大。于是,我一方面调研市场,一方面反观自己的读书过程,最终将目光落在古文身上。近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陪孩子读小古文”系列已与孩子们见面。
怎样让孩子喜欢上古文,并且通过古文喜欢上文学呢?我调研了市面上与古文相关的图书,包括成人类和少儿类。成人类主要以《古文观止》为代表,对孩子来讲门槛太高,啃不动;少儿类则以《小古文100篇》为代表,像极了教材、教辅,很少有孩子喜欢做题、做练习的。这两类图书孩子都不可能自发阅读,如果从儿童视角出发,将内容经典、文辞优美,有话题、有延展度的篇章与唯美有内涵的插画结合,让孩子像看绘本一样阅读古文或许能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
选篇。在我们选出的70篇作品中,中小学课本中收录了将近一半,尽量贴合课本又不囿于课本。
神话部分除了广为人知的“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不周山”“燧人氏”“有巢氏”“精卫填海”之外,还选取了一些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典故,比如“楚妃泪竹”“姑射仙姿”“鲛人”“织女”等。
寓言部分尽量选取想象力丰富、蕴含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篇章,比如“列子御风”“庄周梦蝶”“海上鸥鸟”等。
大家名篇选取的是名家名作,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内容包括孩子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语言上可以给人美的享受,精神上、思想上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慰藉与指引。
排序。中国神话大多是片断性的,体系不完整,时间不明晰,所以《神话寓言》按照内容大致先后顺序和关联度排列,比如将“精卫填海”的传说放在“神农炎帝”之后,是因为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而“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排列顺序也是基于三人的密切关系。《大家名篇》多是经典美文,孩子们对作者的熟悉度比较高,因此按照作者年代顺序排列。
解读。如何解读文本前期与作者沟通最多。我们希望孩子通过文字的解读既可以理解原文,又可以与自己当下的生活联系起来,还可以拓展思维。但因为篇幅所限,解读部分多为启发式的提问,将思辨、审美与历史、东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比如《夸父逐日》引导读者去思考夸父是勇者还是愚人,《鲛人泣珠》与丹麦的小美人鱼进行了联系,《兰亭集序》则将文辞、书法、民俗贯通在一起。
“陪孩子读小古文”系列的解读生动活泼,贴近孩子生活,引导他们去欣赏自然的美、文辞的美,进而培养一些生活、艺术、审美情趣。
画面。绘者尧立是个十分成熟的青年插画家。她的作品富有想象力,唯美现代,在儿童视角和国画气韵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既注重气氛的营造,又有着丰富的细节。
编辑过程中,我们对一些图文不一致的地方提出了修改意见。以《扶桑十日》为例,绘者初稿与原文“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头,一日居上枝”有些不符。为了让图文达到高度契合,绘者添加了海水的波浪,并将居上枝的那个太阳托举出海面,读者可以一目了然。
环衬与排版。环衬是一本书的序曲,也常常会定下一本书的基调。孩子学习古文其实是在学古人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陪孩子读小古文”将《文心雕龙》中“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放在书首,意在使读者一窥本书的宗旨。
小古文的排版按照诗歌的排版方法,三五句一行,不会让小读者产生长篇累牍的疲惫感,只在疑难字注音是因为考虑到读者年龄已有一定的识字量,难字注音不会影响阅读体验。为了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和图文最佳比例,排版文件的修改不下10次,除了校对图文之外,很多图的色彩、底纹、位置都进行了调整。
古文小笺。除了两本正书之外,我们还设计了两册古文小笺,特种纸印刷,车线装订,便于随身携带。版式设计借用了古书的边框,竖排文字,阅读时犹如古书在手。正面为图,反面附文,是吸收了闪卡的设计热点,便于小读者由图到文,联想记忆。小笺封底还印制了二维码,可以随时收听音频。
文言之美因时代久远让孩子心生畏惧,“陪孩子读小古文”系列尝试用绘本的形式弱化这种疏离感,无论从内容、版式,还是装帧上,都在试图营造一种典雅、亲切的审美氛围,追求细节的精致与完美,毕竟当孩子们打开一本书,和他们交流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画面、字体、字号、行距等等各种元素交织在一起的立体文化审美。当孩子被一种可视、可感的文化气质吸引,他自然会主动越过文字的千山万水,去寻访古文世界里一个个有趣的灵魂。
(作者单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相关新闻
- 2018-11-14从李白的诗看千古文人侠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