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春:读书改变命运是不变的真理
吴桂春:读书改变命运是不变的真理
□本报记者 徐平
吴桂春给东莞图书馆的留言。
资料图片
吴桂春在读报。
本报记者 徐平 摄
因为一页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湖北农民工吴桂春意外成为网红,采访他的记者络绎不绝,有的记者关心他的工作状况,有的记者请他讲述励志故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辗转联系上已在东莞一家物业公司入职的吴桂春,第一时间赶往东莞。6月30日,吴桂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他12年来的读书感悟。
“在图书馆看书,成为我的第二职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你在东莞的17年里,有12年的闲暇时光在东莞图书馆度过,当初是怎么会想到来图书馆打发空余时间?这些年有哪些阅读的故事?
吴桂春:我2008年开始喜欢上阅读,之前也看书,谈不上喜欢。2008年,我第一次走进东莞图书馆,感觉这里的看书环境非常好,图书种类又多,因此就喜欢上这里。此后只要不上班,就去图书馆,不管看多看少。我当时在一家鞋厂上班,鞋厂分为淡季旺季。旺季时一个月只能看半天书,淡季时工作三天,去看一天书。
进入图书馆后,每人拿一本书,自己专心看自己的。在鞋厂加班累了,感觉图书馆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非常享受在这里的阅读。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你说过“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读书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享受、滋养,又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何方的窗户?
吴桂春:读书通往何方我没有考虑过,我看书不是想达到什么、得到什么,不是功利性阅读。对我来说,旺季时加班,人疲劳了,然后跑到图书馆看书,感觉比吃一顿丰富的大餐心情还要好。读书改变了我的性格,拓展了我的视野。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你在东莞图书馆阅读,有哪些书报刊是最让你难忘的,图书馆又有哪些暖心的服务让你难忘?
吴桂春:只有在图书馆里看书,什么烦恼才没有。《三言二拍》《红楼梦》都让我很难忘,每一本书只要真正看懂,都会收获一些道理。积小成大,聚少成多,都是有用的。
在东莞的17年,我除了工作,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图书馆成为我休闲的地方,最让我觉得暖心的就是这里的读书氛围。那时,我的第一职业是在鞋厂上班。在图书馆看书,成为我的第二职业。
“我想用自己的读书行为影响周围的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让许多读者、网友动容。“知识惠东莞”是2004年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为东莞图书馆的题词,你又是如何理解“识惠外来民工”?
吴桂春:这句标语我现在听你说,才知道是谁的题词,怪不得图书馆里的显著位置都有“知识惠东莞”这句话。当时觉得只要在图书馆办一张借阅证,我这种外来民工也能进来看书。书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管谁看,都能得到实惠,知识也能惠及外来民工。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选择回乡之际,事情又发生反转,你又在东莞找到一份新工作,你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吗?
吴桂春:读书改变命运,是不变的真理。从我读到的历史类书籍来看,治理好国家,需要一批文化程度高、知识渊博的人。读书改变命运这是必然的,没有知识,命运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你平时都喜欢读什么书,有哪些阅读习惯,哪些书籍对你的人生产生过影响?
吴桂春:历史、文学、传记是我常看的书籍类型。尤其是历史故事、历史演义、历史人物类的书籍,非常喜欢看。我通常先看一遍书名,适合自己就从书架上取下来阅读,读书原本就是一件安静的事情。作为我的第二职业,读书让我的休闲时光充实,许多书都影响了我,增长了我的知识。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当下的数字阅读非常便利,你平时读电子书吗?这两种阅读体验有何不同?
吴桂春:图书馆的环境好,在这里享受安静的阅读氛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读电子书与在图书馆看书的感觉还是不太一样,我更加喜欢图书馆的环境,当工作疲劳、心情烦躁时,走进图书馆就能调整到平和的心态,所以说,纸质版图书对我更具有吸引力。我早年念书不多,遇上许多生僻字要去查阅字典,所以还是选择纸质书阅读。
当然,手机下载、数字阅读更加方便,但智能手机的许多功能我还不会使用,这个还要学习,不学习不行。我想自己保持热爱读书的热情是不会变的,纸质书、电子书只是阅读方式的改变,目标并没有变。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你在前面也说到读书能改变命运,请你谈谈下一步的阅读计划?
吴桂春:以前在鞋厂,工友没有读书爱好。现在到了一个新单位,我想用自己的读书行为影响周围的人,也希望公司办一个小的图书阅览室,补充一些物业方面的相关书刊,举办一些读书有奖问答活动。
我现在在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承担绿化养护工作,今后会去看一些园艺培育、绿化维护的书籍,学习相关的知识,提升技能。任何小事皆有学问,活到老学到老,人还有成长的空间。公司有规划,自己也要有目标。
相关新闻
- 2020-07-08一座图书馆温暖一个城市
- 2020-07-08上海“红色起点”丛书 助力“四史”学习教育
- 2020-07-08福建新华布局“书香+金融”模式
- 2020-07-08天津:居民区有间夜读长廊